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迈向新阶段的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7-2-15 11: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9| 评论: 0|来自: 中国网

摘要:   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天各一方,那么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和阿根廷,因为中阿两国正可谓天各一方,地处两端。在历史的长河里,物理距离是一种天然的屏障,阻碍了人之交流、物之交换。  然而斗转星移,时 ...

  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天各一方,那么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和阿根廷,因为中阿两国正可谓天各一方,地处两端。在历史的长河里,物理距离是一种天然的屏障,阻碍了人之交流、物之交换。

  然而斗转星移,时事易迁。山阻海隔制造的空间距离在彼此走近的渴望面前被消解。在过去的45年间,特别是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和阿根廷早已穿越大半个地球越来越走近。

  中阿关系的发展:四个节点
  阿根廷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之一,建交至今中阿友谊已经走过45个春两国关系也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关系45年的历史中,有四个关键节点成为两国关系疾速发展的标志。

  1972年两国建交。20世纪70年代,受智利同中国率先建交的影响,1971年阿根廷军政府放弃了“意识形态边疆”政策,主张拉美国家协调一致采取利于本地区发展的共同行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再加上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阿根廷政府率先倡议中阿关系正常化,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回应。经过历时半年的谈判,中阿两国最终达成建交协议,决定自1972年2月19日起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中阿建交是两国务实主义精神的彰显,它跨越了意识形态的藩篱,摆脱了过去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刚性原则。这种互相需要和务实合作原则贯穿于此后中阿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

  1990年。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此为借口对华实施政治封锁和外交孤立。11月,阿根廷新当选总统梅内姆对华持不干涉内政的立场,旋即派他的弟弟、参议院临时议长爱德华多·梅内姆访华并邀请杨尚昆主席访问阿根廷。1990年5月,杨尚昆主席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半年后梅内姆总统回访中国,成为“六四”风波后首位访华的拉美国家元首。对中国而言,中阿领导人互访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它不仅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政治孤立,而且双方首签的政府磋商制度议定书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004年是中阿关系史上值得重笔浓彩书写的一年,它为未来十年中阿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开辟了道路。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刚刚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阿根廷亟需扩大对外合作,寻求资金来源,中阿双方在经济领域不仅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合作愿望强烈。2004年6月和11月,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和胡锦涛主席实现互访。中阿领导人的高频互动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建立和发展中阿战略伙伴关系,阿根廷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及签订贸易和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基础设施、住房、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并快速扩大双边投资和贸易额。

  2014年。2008年中国发布了第一份对拉政策白皮书——《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框定了发展对拉关系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同阿根廷的关系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并强化对阿关系,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根廷并同克里斯蒂娜总统共同决定将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适应中阿关系长足发展的现实。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首份共同行动计划、中阿经济和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及中阿货币互换协议,还举行了首次中阿经济合作与协调战略对话。这些协议和活动对提升中阿关系和扩大双方友好合作持续向前发展发挥了引领性作用。

  中阿关系的基础:务实合作
  纵观中阿关系45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各个时期,务实主义都始终贯穿其间,成为连接和推动中阿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从政治上来看,阿根廷和中国在主权等牵涉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互有诉求。阿根廷希望中国在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上支持阿根廷的立场,中国也希望阿根廷始终秉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中阿相似的利益诉求不断拉近双方的距离,推动中阿两国在双边和多边场合支持对方的核心关切。

  从经济上来看,互补性成为两国经济合作持续推进的基础和动力。自建交以来,中阿双边贸易不断推进,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根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15年双边贸易额145.8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88.7亿美元,进口5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5.4%和8.8%。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阿根廷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

  事实上可以发现,各领域的务实合作而非意识形态决定着中阿关系的进展。过去十多年是中阿关系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互为机遇、互有需求。随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崛起的态势加速,对资源性产品需求日益增加。而阿根廷资源丰富但工业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亦亟需加强。因此,从客观上来看,中阿双方在资本和市场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中阿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文化理解
  在过去的45年间,中阿关系实现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双方共同的诉求先后经历了政治先导和经济主导下的全面合作。但在这种全面关系发展的背后掩盖着其不平衡性,即政治和经济双双趋热,唯独缺乏对彼此的文化认知和理解。事实上,这种文化缺乏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对彼此的战略理解和意图判断。

  2015年底,马克里总统领导的“变革”联盟赢得大选。上台后,马克里总统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对阿根廷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在国际合作领域,阿根廷新政府的调整幅度过猛,特别是对在阿有重要投资的中国企业影响较大,以致影响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使中阿关系回归正常,双方都进行了建设性的努力。马克里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利用2016年4月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和9月杭州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就彼此关切的重要问题坦承交换了意见。双方抱着向前看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对方关切的基础上,展开良性对话,重建了新的共识。最终,中阿关系虽微起波澜,但无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

  事实上,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发展对阿关系从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亦不因政权更迭而有所改变。而要认识到这一点,亟需扩大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特别是就彼此的关切展开坦承对话。这其中智库的作用不可小觑。为加强对阿根廷的研究,2015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阿根廷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致力于阿根廷国别研究的智库机构。不惟如此,阿根廷研究中心还以开放的精神联合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共建共享的学术联合体——中国阿根廷研究共同体(Associacion China de Estudios Argentinos, ACEA),以增进中阿两国人民,特别是决策者之间的深层理解。

  因此,构建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摘去遮蔽视野的眼罩,走出仅着眼于产品与金钱交换的双边关系。这一点恰如阿根廷驻华大使盖铁戈在致ACEA成立的贺信中所言:“如果我们不拓宽视角,会失去很多风景。彼此信任和文化理解,貌似简单,实则重要非凡。经贸关系若要无碍、顺利地发展,此为必不可少之前提。若无此,他事皆难,事倍功半,渐行渐远,偏见丛生,畏惧心起,从而使经济合作举步维艰”。诚哉斯言!
  (今日中国供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阿根廷研究中心主任)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