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附高中地理三年常考世界地理名词解释,高中生速看 ...

2022-5-11 16:50| 发布者: Apolo| 查看: 1194| 评论: 0|来自: 搜狐网

摘要:   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⑴地理位置  位  置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 ...

  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⑴地理位置

  位

  置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与其它大洲

  的分界线

  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

  白令海峡


  大洋洲

  阿拉弗拉海(待定)


  ⑵范围:

  ①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

  ②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大)的大洲;

  ③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

  ⑶按地理方位,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例如:

  西亚—沙特—贝都因人—住帐篷,着宽大袍子,过游牧生活;

  北亚—东西伯利亚—亚库特人—住木屋,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南亚—恒河三角洲—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东南亚—印尼加里曼丹岛—达雅克人—住长屋,有的长达200米。

  2、地形和河流

  重要地形区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河流

  长江、叶尼塞河、印度河、黄河、湄公河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地势高耸,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高峻;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伊郎高原。


  地势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从地形剖面图可看出:亚洲大陆沿北纬30 º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低—高—低”的变化。


  河流流向

  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注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注入太平洋的有:黄河、长江、湄公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等。此外还有消失在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地理集锦:

  青臧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260万平方公里.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人可以轻松地漂浮在水面上.

  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共有岛屿2万多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3、复杂的气候(P10中的图6.13)

  (1)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在亚欧大陆腹地。

  (2)造成亚洲气候特点的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综合影响。

  (3)亚洲东部、南部是世界上季风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典型的地区。

  亚洲

  气候

  类型

  (9种)

  面积最广的气候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季风

  气候

  亚洲

  东部

  ②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有利农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

  南部

  ④热带季风气候


  其它

  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长年皆夏,森林常绿。

  ⑥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

  ⑦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干旱少雨,沙漠广布。

  ⑧高原山地气候: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⑨寒带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带;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冰雪覆盖。


  亚洲气候特点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大;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⑴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⑵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位于中国以南)和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东南方,也叫南洋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⑶交通: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个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重要通道。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⑴两种热带气候: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农业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

  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

  粮食作物:稻米(泰国、越南、缅甸)

  四种产量世界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地:

  天然橡胶——泰国

  棕榈油——马来西亚

  椰子——印度尼西亚

  蕉麻、椰子——菲律宾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


  ⑵东南亚人喜食米饭的原因:

  ①耕地较少,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劳动力投入大;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③本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⑴地形地势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河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

  ⑵主要河流:

  河流

  中南半岛名称

  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中国境内名称

  元江

  澜沧江

  怒江

  独龙江


  ⑶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⑷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有利条件:①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②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③水运通道;④若城市位于上游,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

  不利条件:①河流水患;②河流污染,城市环境恶化。

  3、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⑴华人与华侨的涵义

  ①华人:中国人在国外定居下来后,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②华侨: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保留了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⑵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

  4、热带旅游胜地

  (1)优势:充满热带气息;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

  (2)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3)泰国、印尼等国大力发展旅游业,其收入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印度

  1、南亚: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它与亚洲其他地区被喜马拉雅山脉隔开,又称南亚次大陆;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和克什米尔一个地区。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南亚次大陆正中央。

  ⑴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次大陆上,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位于我国西南面;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⑵印度人口众多,2011年已达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控制计划生育:一对夫妇两个孩子。

  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

  ⑷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2、水旱灾害频繁

  ⑴地形与气候

  地形

  北部

  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

  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

  德干高原


  气候

  北部山地

  高山气候

  垂直气候分布


  德干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6月~9月是雨季,10月~次年5月是旱季。


  ⑵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印度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分旱、雨两季。

  季节

  时间

  风向

  来源地

  性质

  对降水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决办法


  旱季

  10月~次年5月

  盛行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亚欧大陆

  气流干燥

  降水量小

  干旱缺水,土地龟裂,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


  雨季

  6~9月

  盛行西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印度洋

  炎热湿润,水汽丰富

  降水丰沛

  西南季风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却不足,因此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不稳定。


  ②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⑴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了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土地退化,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实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⑵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⑶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农作物

  分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较多的水,上述地区是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耐旱能力较强,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

  雨水充足,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4、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发展的优势(条件):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②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2)外包产业发展的情况:最先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后来扩展至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的领域。所承接的业务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1/2,其中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同业市场的2/3,因此印度有“世界办公室”之称。

  (3)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4)为印度带来的效益:创造就业机会,赚取大量外汇,促进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①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是班加罗尔、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因为这些地方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高素质劳动力,人力资源丰富,英语普及,政府支持。

  ②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有:金奈、新德里、浦那、海特拉巴、艾哈迈达巴德、焦特布尔、乌贾国、纳盖科伊尔、奎隆等。

  ③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由开始的几个点逐渐扩散到沿海地区,形成了产业分布带。

  ④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班加罗尔。

  三、俄罗斯

  1、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⑴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北部,领土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与我国的边界线很长。


  地形

  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它的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地处较高纬度,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河流

  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俄罗斯人称“母亲伏尔加”,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注意各海与“伏尔加河”的相对方位)

  亚洲部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


  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


  注意五海通航的作用:建立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水运联系;方便俄与中亚、西亚、欧洲西部的交通联系。

  ⑶归纳俄罗斯的主要地区和主要河流分布特点。

  西←俄罗斯→东


  东欧平原、伏尔加河

  乌拉尔

  山脉

  西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阿穆尔河、贝加尔湖

  勒

  拿

  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科雷马河


  ⑷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⑸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⑹读图7.49莫斯科、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

  莫斯科受海洋影响大,全年降水比较均匀,而雅库茨克降水少,集中在夏季;雅库茨克的冬季比莫斯科漫长而寒冷。

  ⑺俄罗斯的国旗“三色旗”的含义: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着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⑴丰富的自然资源

  ①特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②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森林的蓄积量,水能的蕴藏量,名列世界前茅,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③重要资源产地:库兹巴斯——煤;库尔斯克——铁;秋明油田、第二巴库——石油。

  ⑵四大工业区:

  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造纸、电子、航空航天、食品、纺织工业发达

  乌拉尔工业区——主要有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莫斯科工业区——工业最发达地区,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等工业部门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部门

  ⑶工业特征:

  ①依靠石油、天然气出口促进本国经济较快增长;

  ②但是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

  ③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因丰富的油气资源而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⑷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的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乌拉尔工业区:有石油、铁矿、铜矿、镍矿、铝土矿等,发展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有煤矿、铁矿等,发展煤炭、电力、钢铁等工业部门。

  ⑸中国对俄罗斯主要的商品及以这些商品为主的原因:

  中国对俄罗斯主要出口: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类和家具等;

  由于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相对滞后。

  ⑹俄罗斯重视发展钢铁等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带来的后果:

  造成生活用品供应不足、严重短缺等问题。

  3、交通与城市

  ⑴发达的交通:

  ①特点: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很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客运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运输(运输石油、天然气)为主。

  ②分布: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和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的分布不平衡。

  ③河运:伏尔加河

  海运: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④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北部地区冻土层很深,难度大。

  ⑵重要的城市

  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铁路、公路、内河和航空运输的枢纽,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圣彼得堡: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

  ⑶在课本上找出这条铁路线沿线的主要城市有:

  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

  ⑷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①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俄罗斯北部平坦,但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低。

  ②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影响: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铁路线连接了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直接连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③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该铁路连接了俄罗斯第一大城市莫斯科及一些重要工业城市,人口分布比北部地区密集。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

  一、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古老、特有的生物很多)

  ⑴国徽上的动物:袋鼠、鸸鹋。

  ⑵古老、原始的生物(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

  ①代表动物:袋鼠、鸸鹋、琴鸟、考拉(树袋熊)、鸭嘴兽

  代表植物:桉树、金合欢(花似金色绒球)

  ②9000种的特有植物、450种的特有鸟类、140多种的有袋类动物。

  ⑶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原因: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临大西洋,是一块独立的大陆,且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②自然条件过于单调,动物进化速度缓慢,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的存在。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此称呼来由:在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

  ⑴自然条件

  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地形

  西部高原平均海拔450~600米,地势宽广平坦,沙漠广布

  无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中部平原海拔一般不足200米,地下水丰富


  东部大分水岭平均海拔只有800~1000米


  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


  ⑵发达的农牧业

  ①三个牧羊带(由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方向):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

  绵羊、小麦混合经营带

  →

  粗放牧羊带


  特点:土地肥沃,农牧场规模较小,人工草场广布,牧草品质好、产量高,以肉用羊为主,生产稳定,平均每公顷可放养3-6只羊。

  特点:有全国最完善的灌溉系统,农牧场规模居中,多为人工草场,牧草品质较好、产量较高,肉用羊与毛用羊并重,生产较稳定,平均每公顷可放养3-4只羊。

  特点:农牧场规模很大,多为天然草场,牧草品质差、产量低,以毛用羊为主,生产不稳定,平均每公顷可放养0.2只羊。



  ②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③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④二战前,澳大利亚的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牧业,养羊业占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

  二战后,澳大利亚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下降,但养羊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依然重要。(注意结合图表说明)

  ⑶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合P69中的图8.39、P70中的图8.40)

  ①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区。

  ②澳大利亚大部分在10°S~40°S,多属热带和亚热带,适合发展养羊业。

  ③澳大利亚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少,发展粗放牧养带,采用露天放羊;东南部夏季多雨,西南部冬季多雨,发展绵羊与小麦的混合农业带;东南沿海山地降水丰富,但平原面积小,发展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

  ⑴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⑵采矿业的发展及特点:

  ①经营规模大,采用现代管理办法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②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很高,非常注意环保;

  ③在采矿业的基础上发展了冶金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④是世界矿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80%以上用于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⑶服务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超过工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使采矿业和冶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⑷主要城市: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⑸人口、城市的分布规律: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递减。

  ⑹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呈半环状,南回归线横穿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第十章 极地地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合称)

  1、冰雪覆盖的地区

  ⑴南极与北极地区的比较:

  南极地区(P92图10.1)

  北极地区(P93图10.2)


  地理位置

  地球最南端

  地球最北端


  范围

  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周边海域

  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亚、欧、北美三洲的部分地区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严寒、干燥、烈风

  气温、降水量比南极高,风速远不及南极。


  居民

  无人

  因纽特人(北美洲)、拉普人(欧洲)


  代表动物

  企鹅(在南极暖季时聚集)

  北极熊


  共同点:终年冰封,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⑵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次年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⑶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北极有无边的冰雪、漫长的冬季。北极与南极一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北极点越明显。北极的冬天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11月23日开始,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日子。温度会降到零下50多摄氏度。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为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⑷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两部分以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分隔。

  ⑸南极大陆有“冰雪高原”之称;是人类宝贵的淡水库;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还被人们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海上漂浮的冰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⑹南极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⑺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地区的原因:纬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

  ⑻南极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方向前后左右均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北极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方向前后左右均为南,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2、科学考察的宝地

  ⑴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与开采人类也对此地频繁进行科考。

  ⑵我国的科学考察站(要注意它们的相对位置,可根据P92图10.1 、P93图10.2来判定)

  南极:长城站(1985)、中山站(1989)、昆仑站(2009);北极:黄河站(2004)

  (泰山站,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2014年1月建立,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

  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⑴生态环境危机:近年来南极地区大量的鲸和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与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石油泄漏等突发的重大污染事件破坏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环境。

  ⑵主要措施: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世界地理名词解释

  1-板块的边界类型:

  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

  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块。

  2-大洋的发展阶段:

  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

  幼年期(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衰退期(太平洋)

  终了期(地中海)

  遗痕(喜马拉雅山脉)

  3-陆地东部、中、西部气候类型及名称:

  1、陆地温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陆地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中海气候;

  3、陆地热带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我国沙尘暴灾害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等地区。主要成因:

  1、大气环流和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

  2、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冬季雨雪少,又兼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表土质地松散,一旦天气转暖解冻,大风吹起,易形成沙尘暴。

  3、人为活动严重破环了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恶化。

  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4-沙漠化:

  1、实质:土地退化,土地生物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

  2、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四个方面: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地表植被以及生物系统结构功能。

  3、措施: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5-自然带:

  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6-荒漠带的分布及特点:

  1、热带荒漠带分布: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测。主要包括:非洲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南部非洲、南美洲西侧沿海部分地区。特点:粗而贫瘠的土壤,极端稀疏的植被,贫乏的动物群。

  2、温带荒漠的分布:亚欧大陆中部、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地和高原、南美南部东侧。特点同上。

  3、冰原带分布:南极大陆的几乎全部,格陵兰岛大部及两极地区的许多岛屿。特点:

  A、全年皆被冰雪覆盖

  B、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有藻类和地衣的生长C动物贫乏(南极企鹅,北极熊,北极狐)。

  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内容: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动态演变性。

  所谓地理环境结构的差异性:

  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一般认为最基本的为纬向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此外还有上述两者派生出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8-洋流:

  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分类及成因:梯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而产生。补偿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产生的海流。根据海水的温度又分为暖流和寒流。在北半球,密度较高的海水位于等压面的左侧,较低的位于等压面的右侧,则海水偏向流动方向的右侧。

  风海流: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海流。

  太平洋表层环流:由太平洋南、北部副热带热带高压中心向四周吹的盛行风系是形成南、北天平样较低纬度大洋温水环流系统的主要因素。由于风向和洋流流向都受地转偏向力的制约,再加上陆地的影响,所以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的四周洋流呈顺时针方向,由北赤道暖流、黑潮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的组成;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四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主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在北太平洋较高纬度地区常年受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中心控制,由四周吹向低压中心的风系呈逆时针方向运行,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冷水环流,这一环流包括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亲潮寒流。另外,在太平洋的赤道附近还形成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

  9-海洋资源包括:

  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水及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特点:种类多、储量大、使用安全、可再生、对技术要求高、前期投资大、开发环境复杂、能量密度低。

  10-世界著名的渔场和成因:

  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1、大陆与海洋相互作用。

  2、靠近陆地,可接受来自大陆的有机质。

  3、海洋生物生长的理想场所(阳光、饵料)。

  4、水体的垂直混合作用发达。

  11-海岸带:

  指向陆地上延伸至海岸线以上100km和向海洋上扩展到临海范围,包括沿海岛屿。

  大陆架矿产资源:

  1、坡度平缓,有利于物质沉积。

  2、沉积盆地有利于油气形成。

  3、大陆架浅海有利于有丰富有机质。

  4、陆海相互作用。

  5、陆地河流携带矿产入海。

  12-海洋污染的特点:

  污染源多,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和控制难度大。

  13-工业社会不能能持续的原因:

  (1)工业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矿物性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不可更新性。

  (2)工业化的集中带来了废物的的集中,而有些废物是不能被自然界吸收和降解的。

  (3)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

  14-信息技术的优势:

  (1)提供信息资源

  (2)提供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系统网络

  (3)加快创新导致系统的变革。

  15-资源问题的实质:

  全球有限的化石资源和矿产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资源更新能力的下降。

  16-贫困的原因:

  失业的加剧、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长期低水平经济运转、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

  17-三大宗教:

  基督教(欧洲),伊斯兰教(西亚,北非),佛教(亚洲)。

  18-世界三大人口稠密区:

  1、南亚、东南亚及中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2、欧洲(北、东欧除外);

  3、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民族融合:是指多个民族同居于一定的地域,通过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的东西日益增多,各个民族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别于任何一个民族地域的综合民族特征地域。

  19-人类生产活动的纬向空间差异。

  陆地高纬:

  1、陆地寒带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稀疏的地区,当地人类活动主要以初始的渔猎、游牧为主,几乎无种植业,北极冰原带的当地人主要是因纽特人;亚欧大陆北部的苔原带中主要是拉普人、雅库特人和楚科奇人,他们除了渔猎外还有以驯鹿为主的游牧业。

  2、陆地亚寒带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欧和俄罗斯的中北部。这里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陆地中纬地带:

  这里是人地关系程度最深最为复杂的地带。

  1、陆地温带:

  东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谷物经营制和块根作物栽培制;北美的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商业性牛奶业、蔬菜业为主的混合农业制;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谷物经营制、块根作物栽培制、草天轮作制。

  2、陆地亚热带:

  大陆西岸亚热带夏干气候:雨田耕作业、灌溉农业,种植夏季耐干旱作物;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谷物经营制、大农场经营制;大陆内部的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农业、畜牧业。

  生产力的阶段性发展所产生的人类供养能力的革命性变化是使世界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根本性原因。

  世界人口的区域增长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高出生与高死亡并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历史上全世界人口增长的共同现象,原因是人类的供养能力和克服灾害与疾病的能力低下;

  2、高出生但是低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高;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即人类的供养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

  3、低出生、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出现在发达国家,表明人们在控制自己的增长。

  20-陆地中纬度带工业生产活动空间格局演变:

  英国一极(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共同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西欧北美日本三足鼎立(二战以后)——多极化发展(当今)。陆地中纬度地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陆地中纬度地带主要指陆地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带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带。

  陆地的东、西沿岸地区是最适合于人类生存之地。在人类历史上,这里不仅有着四大文明发祥地的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阿拉伯半岛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河一恒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而且也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都集中于该地带。应该说,陆地中纬度地带是全球人地关系程度最深,也是最为复杂的地带。

  21-世界经济结构复杂化指:

  世界经济的部门结构越来越复杂,结构的复杂化意味着经济功能的强化。

  22-结构的“倒金字塔过程”指:

  世界经济结构中用于基本物资资料生产的资源(产业部门)已经越来越少,用于产生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多。

  23-世界经济的中心地系统:

  英国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地,美国是北美的中心,亚洲的经济中心地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

  24-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是:

  东京、伦敦和纽约。

  25-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组织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26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的“煤钢联营”——“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EU)——“欧洲经济区”(WTO)。欧盟是世界上经济区域化水准最高的地区。

  亚洲:“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与地理单元相符。

  跨洲:“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济合作,政治对话。

  南美:南方共同体市场(南共市)是南美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

  世界知识经济分布规律:集中了高素质人才和拥有充分技术开发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发达地区成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

  北亚大区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山地区等3个亚区。

  中亚大区:根据自然景观的内部差异具体可分为5个亚区。

  1、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区。

  2、帕米尔高原区。

  3、蒙古高原区。

  4、内蒙古新疆高原区。

  5、青藏高原区。

  东亚大区:根据陆地轮廓、地表形态以及维度的差异,东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区:

  1、朝鲜半岛区。

  2、日本群岛区。

  3、中国东部季风区。

  东南亚大区:根据内部的区域差异,东南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区。

  1、中南半岛区。

  2、东南亚岛屿区。

  南亚大区:依其内部区域差异,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区。

  1、印度半岛区。

  2、斯里兰卡岛区。

  西南亚大区:根据地形与气候的差异,西南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区。

  1、伊朗高原区。

  2、阿拉伯半岛区。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区。

  4、地中海东岸区。

  5、小亚细亚高远和美尼亚火山高原区。

  6、高加索山地区。

  亚洲气候具有一些突出特征:

  (1)强烈的大陆性。

  (2)典型的季风性。

  (3)类型的复杂性。

  (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

  煤炭资源:中国的北部和俄罗斯东部两个大型含煤带为主。

  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东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印度是亚洲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六和第九位。

  锡矿资源: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为世界锡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进口代替工业化:所谓进口代替工业化,简而言之就是用国产化工业品代替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IT产业在亚洲的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正成为世界性的IT关联设备供给基地。

  (2)IT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3)印度和菲律宾正形成世界水准的软件产业。

  功能性体系的形成:

  1、资本输出城市(后工业城市):东京、汉城、台北属于此类城市。

  2、大量吸收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城市:以上海、曼谷、雅加达为代表。

  3、以国际交易为主要经济内容的地区中心城市: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代表。

  亚洲唯一的发达工业化国家日本

  自然条件概述

  1、位置、面积、轮廓: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等四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所组成,通称为日本群岛,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呈狭长的弧形。国土面积约37.8×104k㎡

  2、多山的岛国

  3、多火山地震

  4、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5、短小湍急的水系

  6、生物资源丰富

  7、矿产资源贫乏

  8、多自然灾害

  9、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的因素

  国际:

  1、和平

  2、GATT、IMF体制下,世界贸易空前扩大

  3、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两次石油危机除外)

  国内:

  自然条件:

  1、适宜的气候(温暖湿润)

  2、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充分利用海洋国家的优势(通过船舶的大型化和专用化,大量进口海外优质、廉价资源)

  3、高度利用国土(填海造陆等)

  经济要素:

  1、人口与劳动力:丰富低廉,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高,勤奋、忠实

  2、资本:高储蓄,高效率,建立间接金融制度

  3、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技术,不断进行消化和改良

  4、市场:自由、竞争性市场

  5、产业组织:国际性大企业,与革新性中小企业建立灵活分工体系

  6、政府:引导,保护,公共投资

  社会、制度:

  1、战后改革·缩小军费开支·民主化措施(实施垄断禁止法,解体财阀,进行农地改革,推行劳动民主化)

  2、社会因素·中流意识·自由社会(言论自由,信息发达)

  产业区位与国土结构的变化:

  1、经济复兴期:地方圈的复兴与原有工业地带的恢复;

  2、高速增长前阶段: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形成(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它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东京湾、骏河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即所谓“三湾一海”),一直到九州);

  3、高速增长期后阶段:第一国土轴的形成;

  4、稳定增长期:工业向内陆和国土两端的扩散;稳定增长期:首都圈一极集中型结构的形成。

  太平洋带状工业带形成原因:

  1、工业经济追求规模效益集聚效益的结果。

  2、三湾一海发展工业条件。

  3、政府支持。

  现代国土结构的特征:

  现代日本的国土结构可以从两个视角把握:

  一是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对立,

  二是以东京为顶点的城市体系。

  三大城市圈:首都圈、名古屋圈、关西圈。

  韩国经济特征:

  1、投入拉动经济下的经济增长

  2、政府主导、财阀唱主角的经济结构

  3、辅助产业的对外依赖

  工业地域结构:西北部首都圈工业区和东南部沿海工业地带内集中了韩国大部分工业,构成韩国工业的南北两极。首都圈工业区,包括汉城市、仁川市和京xi道,由京仁工业区进一步向四周扩散形成。东南沿海工业地带,又称岭南沿海工业地带,以釜山为中心,向北延伸到迎日湾,向西扩展到光阳湾,呈带状分布。

  印度:发展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低缓平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占25%,其余为海拔不足1000m的高原和丘陵。

  (2)土壤。以冲积土和热带黑土为主。此外,印度还有红壤、森林土、荒漠土等土壤分布。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十分充足,降水充沛,季节分配不均,易发生洪涝、干旱灾害。

  (4)水文。河流水量丰富,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5)矿产资源。最重要的有煤、铁、锰、云母、铝土、铀、钍和稀土矿,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其他几种也居世界前列,除自给外有的还可大量出口。依赖进口的矿产品有锡、锑、镍、钼、钴、钒、铂等,大部分依赖进口的有石油、铜、铅、锌、钨、石棉和磷灰岩等。

  政治经济条件:政治上——印度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农业

  特点:土地资源丰富;水、热、土条件匹配较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发展模式:印度政府采取三大革命——“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和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等一系列措施。

  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印度的农业亦存在显的地域差异,具体可分为四大农业区:一是东北部的稻谷、黄麻、茶叶区;二是西北部小麦、杂豆、油菜区;三是半岛杂粮、棉花、花生区;四是西南稻谷、热带作物区。

  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能源短缺。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3)资金和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性较强。

  信息技术(IT产业)的发展及分布:印度IT产业主要分布在印度的西部和南部一些城市,如班加罗尔、海德拉巴。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海德拉巴是印度南部安德拉邦的首府,这里是印度的数字中心。

  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属于外向型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西亚:西亚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面分别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故常称之为“三洲五海之地”。

  石油经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别列世界前五位 。生产的高度集中性是西亚石油经济的显著特征。石油加工能力较弱,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是西亚石油经济的又一突出特征。

  习题

  2014全国2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3.D 4.A 5.C 

  第3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国位于南美洲。

  第4题,徐州与甲国首都均位于北半球,但徐州纬度高,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徐州离北回归线较近,所以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长,日出方位角大。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两者之间,所以正午物影方向的朝向,徐州为正北,甲国首都为正南。

  第5题,甲国位于南美洲的最北端,加勒比海的东侧南岸。由徐州前往该国,需经过巴拿马运河。

  2020年海南

  读表“世界永久性草地和牧场面积前十位的国家表”(200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单位:万公顷)

  排序

  国家

  面积

  排序

  国家

  面积


  1

  澳大利亚

  40550

  6

  沙特阿拉伯

  17000


  2

  中国

  40000

  7

  阿根廷

  14200


  3

  美国

  23925

  8

  蒙古

  11715


  4

  巴西

  18500

  9

  苏丹

  11000


  5

  哈萨克斯坦

  18233

  10

  俄罗斯

  8997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

  19.与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相比,俄罗斯永久性草地和牧场面积比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高 B.降水多 C.寒流影响范围广 D.纬度高

  20.某乳企计划在沙特阿拉伯兴建驼奶基地,其生产用水最可能的来源是( )

  A.人工降雨B.修建水库C.海水淡化D.跨流域调水

  19.D 20.C

  19.与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相比,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苔原面积广阔,永久性草地和牧场面积比重小,D正确;俄罗斯平原面积广大,海拔并不高,A错;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不多,B错;俄罗斯海岸线虽长,但绝大部分海岸线靠近北冰洋,即便受到洋流的影响,洋流主要影响沿海气候,对俄罗斯广大非沿海地区影响较小,洋流因素不是导致俄罗斯永久性草地和牧场面积比重小的根本原因,C错。故选D。

  20.沙特阿拉伯靠近海洋,兴建驼奶基地,其生产用水最可能来源于海水淡化,C正确;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空气水分含量小,人工降雨产生的水源极其有限;由于降水少,蒸发大,因此生产用水也不可能来自于修建水库,AB错;跨流域调水成本太高,不是驼奶基地生产用水最可能的来源,D错。故选C。

  2018北京

  读图,回答第5题。

  5.四个大洲中( )

  A.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 C

  解析 根据纬度范围和不同海拔面积所占比例可以判断,甲、乙、丙、丁分别是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C对:亚洲纬度跨度大,中部有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四周地势相对较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是世界主要的水稻产区。A错:北美洲地形复杂,但以美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技术先进,单产高。B错:欧洲平原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不冻港。D错:非洲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2016北京

  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下图,回答1~2题。

  1.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

  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2.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1.A2.B

  第1题,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是中国农历处暑节气,A项正确;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在秋季,公历10月份左右,B项错误;北京和首尔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且北京纬度比首尔高,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比首尔小,C项错误;北京比华盛顿纬度高,8月白昼时间长,所以北京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早,D项错误。

  第2题,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为中国、韩国、美国,韩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中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美国大部分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在北半球高纬度,A项错误;三国都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B项正确;三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均为“现代型(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C项错误;三国南部沿海都有暖流经过,且韩国只有暖流流经,D项错误。

  2015四川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1~2题。

  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2.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解析:

  1.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帆船一直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说明此段航程充分利用了盛行风和洋流,故选A。

  2.帆船于4月5日返回青岛港,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故A错误;4月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青岛于当地6时前日出,故B正确;4月5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青岛和广州均位于北半球且青岛在广州以北,昼长较广州长,故C错误;4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青岛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春分日,因而正午物影较春分日短,故D错误。

  答案:1.A2.B

  2015江苏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