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皖北往事之公社大院与老街

2022-4-17 13:21| 发布者: wyar| 查看: 1260| 评论: 0|来自: 腾讯网

摘要:   皖  北  往  事  大 院 与 老 街  赵汗青·刘欣华  娄庄公社位于娄庄大街东部,东部办公用,西部家属住,中间是大礼堂。文化站和教育办开始建在老街里,后来搬到公社大门西,文化站站长姓傅,是父亲 ...

  皖

  北

  往

  事

  大 院 与 老 街

  赵汗青·刘欣华

  娄庄公社位于娄庄大街东部,东部办公用,西部家属住,中间是大礼堂。文化站和教育办开始建在老街里,后来搬到公社大门西,文化站站长姓傅,是父亲的中学同学,两人老家相距不过十来里路,两人的友谊关系有60多年。再往西是邮电局和供电所。公社大门东是供销社、烟站,路南是石油站、煤建、中学,西边是小学,中学东边是信用社、铁木业社,后来改名字叫灵璧纺织机械厂。再往东是工商所、畜牧站、食品站。公社书记姓杨,后来调走了。接任他的书记姓金,汗青后来参加工作,就是金书记安排的,他下乡、下村,时常带着汗青。

  当时我们家刚搬进娄庄公社大院,是住在大礼堂西侧4个山区里的大队盖的房子里,一共6间。前文已介绍过,大队就是现在的村。房子全部是青石条彻的墙,上面盖的是符草,也有说是茴草,门窗齐备。为什么要这么多房子呢?因为每一个大队的两间房子都是相通的,我们兄弟两间,姐姐住两间,父母住两间。门口又盖了一间简易的房子烧锅做饭。这在当时,对于很多的人家来说,算是上是住得比较宽敞的了。

  山区里的大队为什么要在公社大院里盖房子呢?

  那个年代交通全靠走,特别是山区的大队,干部到公社开会,要跑半天,半天会议结束就是晚上了。山路崎岖,道路难行,夏天还好,冬天却寒风刺骨,寸步难行,如果再碰上雨雪天根本就走不了。干脆,凡是山区的大队,一个大队盖两间,地上铺些麦草,放上芦席,再放几床被子,就可以住下来了。吃饭嘛,公社有食堂,第二天吃完早饭再回大队去工作。那个年代村里女干部少,也就是一位妇联主任,像长途跋涉的会议,一般也都不参加。

  后来,交通条件改善,铺修了石子路,又配备了自行车,这些山区大队干部都不用住在这里了,房子也就闲置了。正好,我们家就把这几间房子买下来了。

  大礼堂就是开大会、搞大型活动用的活动室,可以放电影,里面能站几千人。大礼堂比粮站大仓还高,全部是青石条磊就,负责建设大礼堂的娄庄建筑队队长姓李,山东人,高高的个子,帅帅的,人们都喊他“大老李”。“大”是个子高的意思,“老”是尊敬的意思。他在建筑上非常有“本式”。上世纪80年代建设娄庄公社的四层大楼,几十间呢,在皖北很少见。后来,县里打算把娄庄建筑队升级为灵璧县第三建筑公司时,遭人算计未成,“大老李”气得大病一场,不久就去世了,年龄好像60岁左右吧。但娄庄公社有十几家社直机关、甚至改区后的区直机关办公楼,都是他带人建的,连我们家石头草房也给改成砖瓦的房子。他的建筑水平,名气在当地还是很高的。

  “大老李”虽然离世早了,但他培养了外孙张见,现在是著名的“永安先生”。张见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考取了广州美院研究生。现在是中国美协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美国麓鹿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天下时报网美术顾问、中国新闻杂志特聘画家、北京时代中国之声书画院副院长。笔名永安,大家都称他“永安先生”。

  “永安先生”以油画见长,尤以《徽州风物》《大海风光》为最;国画山水也很好。在他的作品里,或人物或风景,或名山大川,或小桥流水,或田园草木,一路走来,渐入佳境;生长在皖北,永安有着浓烈的“安徽情结”,不论是投入创作,还是实地写生,都围绕着徽文化来创作。

  “永安先生”的事迹曾先后在《时代·中国之声》、美国《红迪网》、百度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华人头条、中国文联在线、中国社会新闻网、中国书画家委员会官网、中廉在线、党政周刊网、南方影响力网、安徽经济网、广西最前沿、河南网、河南广电网、天下时报网、中国新闻杂志社网、一点资讯等媒体上报导过。

  过去公社的三级干部和党员大会、文艺汇演都在大礼堂这里召开,后来觉得总是站着或坐在地上不行,就摆放了几百根木棒。再后来条件改善,装成木板凳,最后改成弹簧活动椅,拉下来坐上去,离开了坐板就弹上去了。这里除去开大会,还时常请些剧团来唱戏。周边蚌埠、五河、泗县、灵璧、宿县、濉溪好多县都有泗州戏剧团来演出过,就连周边好多公社剧团也来演出过。

  有个著名的“泗州戏皇后”李宝琴,就带团来娄庄演出过。那一年姐姐生大伟还是二伟,忘了。李宝琴还出了份子钱。这是因为李宝琴和母亲是老熟人,母亲在蚌埠市交通局工作时经常看李宝琴演出,母亲是李宝琴的铁杆粉丝。李宝琴是泗州戏四大名旦之一,有苏皖鲁豫四省泗州戏皇后美誉,是安徽省泗州戏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协会会员,安徽戏剧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四文代会代表,创造了李宝琴流派。

  李宝琴自幼跟随父亲学艺,十余岁即唱红了淮河两岸,她饰演的角色,青春亮丽,纯朴率真,表演风格清新,风趣俏皮,与霍桂霞合演的泗州戏《拾棉花》在1952年,获得全国首届民间戏曲调演一等奖。与严凤英、丁玉兰被毛主席誉为安徽戏剧三枝花。

  当时,看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公社安排派发戏票,统一付钱;另一种是在礼堂门口售票,像看电影一样。几乎场场爆满,观众的热情程度高涨,连江苏如皋还是启东的木偶剧团都来演出,十几天不走,观众依然很多。

  我们家门口打了个十几米深的压水井,开始水较混,公社大院干部家属和附近居民都来打水,结果时间长了水清如碧,可以直饮,从来不会拉肚子。

  当时,公社里有电影工作站,大礼堂里不唱戏时,就放电影。记得有《少林寺》《庐山恋》《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苗苗》《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月亮湾的笑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伤逝》《子夜》《喜盈门》《沙鸥》《知音》《南昌起义》《阿Q正传》《人到中年》《骆驼祥子》《城南旧事》《骆驼祥子》《牧马人》、《逆光》《风雨下钟山》《孔雀公主》等等。

  福州军区34团是二哥赵勇所在部队,他在连队开车,表哥张超也在这个部队另一个三营里当卫生员,还有好多老乡也在这个部队。1982年,汗青虽然年少,胆子却大。趁着34团运送军火到平潭岛之机,跟着车来到平潭用银元和商贩走私,交换他们与台湾渔民倒卖过来的日立电视机、8080双卡录音机、双狮牌手表、尼龙布、半自动雨伞等。特别是随同录音机一块买过来的邓丽君演唱的录音磁带,便成了汗青永远也无法忘却的记忆。

  回到娄庄后,日立电视机成了我们家的电影院了。娄庄老街是母亲的娘家,亲人们都是第一次见电视机,小小匣子里,这么多小人在打在闹在唱歌,姨姐思荣说:“咦西,怪好看来。”

  当时,电视里正在放武打剧霍元甲,电视机搬到屋子外面,每晚都有几百口人,甚至更多人来看。坐板凳的,坐椅子的都是大人;骑在树枝上的,爬在墙头上的都是年轻人。当时看电视需要天线,两根7米左右的大竹竿绑在一起,把铝线拧成几个圈,再加几个空易拉罐绑在竹竿头上,就可以看了。不过,一遇到刮风天气,看电视剧的效果要差很多了,人影儿乱跳,可观众们仍然津津有味不走,等着风停。

  当时,父母不让汗青用录音机放邓丽君的歌曲,说是靡靡之音。录音机每天放的不是泗州戏,就是豫剧,他们公社干部轮流借着听。公社有个副书记姓王,是抗日时干部,也喜欢听戏,可惜不识字,有个县长都当过他的文书。他虽然没文化,但性格直爽,外号“王老毛”。签文件批条子时候,从腰上掏出私人印章,往上一盖,完事。他经常和父亲在一起喝酒,几乎是一斤不醉。后来离休回家乡杨集,天天照喝一斤不误事,身体好得很。

  住在娄庄老街上的,还有母亲的大爷和叔叔们。我们不认识外公,只听说在大跃进时期被人迫害死了,外公死时,最小的舅舅当时才几岁。母亲娘家一大家子都姓张,母亲有个叔叔却姓孙。母亲喊他“老不叔”,这个“不”字在当地是幺、小的意思,就是老幺叔。有人纳闷为何姓孙不姓张呢?汗青就问母亲,后来才知道:当年外公一家兄弟几人,从苏北逃荒到娄庄,由于生活艰难贫困,外公和母亲的大爷几个兄弟,便过继给娄庄一位无儿女的姓张的大号脉先生了。号脉就是中医,大号脉就是名气大的中医。为了留存一支孙姓根脉,母亲的小叔仍保留姓孙,现在,在娄庄街开中医针灸的孙玉强,就是母亲的堂弟。他的中医技术,一是来自于祖传,二是他连续三次分别到中国中医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医学院进修,中医技术水平在当地方圆百里,那是钢钢的。

  这就是娄庄孙姓与张姓是一家的由来。

  孙姓和张姓每逢婚丧嫁娶,形式一样,亲戚一样。特别是在丧事上,最能表现出来。娄庄老街还有大户刘姓、陈姓、田姓、董姓等,与孙姓、张姓互结亲戚,对于我们来说:娄庄老街是外婆家,所以,外婆门口无远近,都是亲戚。

  外公虽然去世早,但外婆却活到70多岁,我们姐弟三人都是她带大的。外婆娘家姓王,是个大户人家,虽然缠足,但读书识字,会讲很多故事。娄庄的舅舅们,名字都是外婆起的,那是非常有讲究的:有信、财、有;有灵、璧、县。就是张广灵、张广璧、张广现。有个年龄最大的表哥叫张德安,是这个德?这是这个得?忘记了。有个姨嫁到灵璧县城姓田的一户人家,生了7个孩子,姨夫叫田恒通,人特好。汗青管上面5个叫姨哥、姨姐,叫下面两个叫表弟小六和表妹小七。

  广字辈的舅舅还有信、财、有,一个是张广信,在娄庄卫生院工作,前文提到的表哥张超,小名就叫卫生。卫生有个弟弟叫二牛,大汗青几岁,和汗青是娄庄初中时同班同学。他的个性也还真牛,认死理。还一个舅舅叫张广财,在大兴安岭一个人称“铁军”的部队了当了好多年兵,这个“铁军”,可能就是叶挺那个部队。大表弟就叫铁军。

  最小的舅舅叫张广有,11岁的时候,就能带钱和粮票,从固镇步跑到娄庄,应该四、五十公里路程吧。小舅也当过兵,不过,时间不长就回家了,据说,原因是经常性鼻出血。回来后,在仲兴跟老纪学照相。后来给表妹起名叫小波,表弟叫小涛。就是纪念他前半生波涛起伏的意思吧。

  外婆家门口有口水塘,当地人叫“汪”,“汪”字似乎是很大的意思。门东旁有眼水井,井水苦,只能洗衣服。老街人吃水要到粮站大院那口井挑水,因为那口井水不苦,反而有点甜丝丝的感觉。

  汗青的大姨嫁到固镇一个孟姓人家,三姨和小姨都嫁在娄庄老街上,一户姓王,一户姓胡。几个姨和姨夫对汗青都很疼爱。

  老街中间是303省道,街北有面大水塘,当年母亲当公社社长时,虽然反对种旱地稻,但是对挖这面大水塘却很积极,她认为:“栽旱稻难成活,挖水塘有好处!可以养鱼,洗衣,浇地,浇菜,生活嘛,离不开水!”

  汗青在娄庄生活了十几年,往事很多,下一章继续。

  赵 汗 青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 欣 华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来源:腾讯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