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用写“新闻特稿”的方式写历史 从书信角度重新解读三国历史 ...

2022-4-12 11:49| 发布者: jwalker| 查看: 831| 评论: 0|来自: 北晚新视觉

摘要: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童蒙时期,从《声律启蒙》中习得“来鸿”这一词,就一直颇为喜爱。古人囿于交通的不便,坐地望天,看着飞鸟翱翔于天际,自由地南来北往,不禁产生无限的遐想,也借着它们寄托了自己 ...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童蒙时期,从《声律启蒙》中习得“来鸿”这一词,就一直颇为喜爱。古人囿于交通的不便,坐地望天,看着飞鸟翱翔于天际,自由地南来北往,不禁产生无限的遐想,也借着它们寄托了自己的些许情结。后来读史,读到苏武北海牧羊,一呆就是十九年,手中的旌节被风霜雨雪磨成了一根竹竿,不禁泪如雨下。又读到,汉朝的使者要求匈奴放回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但汉使说,我国皇帝在宫中射下一只鸿雁,鸿雁的脚上系着丝绸,写着苏武还在人世。匈奴看蒙骗不过,只好将苏武放归。

《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
成长著
现代出版社

  这是鸿雁传书典故的由来,也许鸿雁并不能像鸽子那样通人性,可以为人传书送信,但“来鸿”的意象与书信的传递相联结,又增添了几分人间况味。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在如今信息通达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与古人产生共情,很难理解“纸短情长,再祈珍重”背后的冷暖人生。

  我从幼年喜读三国,进而通过三国叩开历史这扇大门,直至今日从事有关历史题材的书籍与剧本的写作。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能够让当下的读者更真实地进入历史的情景之中,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真性情,尤其是对待三国这段历史。因为《三国演义》过于深入人心,作为历史的三国反而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再加上史料的舛讹与缺漏,向历史谋求真实的确是一件奢侈而艰难的事情。

  后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电视节目吸引了我。节目形式非常简单,就是邀请一些文娱名人来读书信,书信是当事人亲笔所写,字里行间中存留着时代的体温,记录着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联系。那么三国时期有没有书信呢?翻检我们的记忆就会发现,不仅有,而且书信串联了我们众多的三国记忆。无论是曹操寄给孙权的那封“会猎于吴”的挑衅信,还是嵇康寄给山涛的那封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绝交书”,无论是曹植向魏明帝上书的字字泣血的《求自试表》,还是诸葛亮上书后主的传诵千秋的《出师表》,它们都是这个风云乱世的最忠实见证者。

  透过书信,我们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风云激变。袁叙给堂兄袁绍写信,鼓吹“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但没过几年,曹操就彻底击碎了袁绍的帝业之梦。透过书信,我们也能捕捉到写信人笔下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嵇康为了说明自己慵懒不适合当官,不惜这样描述自己:“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透过书信,我们还能看到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素来以文弱形象示人的曹植,会在请战书中写下“虽身分蜀境,首县吴阙,犹生之年也”这般豪言壮语;而以仁厚为世人称道的刘备,也会为了争夺益州,写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这样虚伪自饰的话语。至于那些流传于父子之间的家信,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的名句更是传承千年,历久弥新。书信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也是一段人物关系变迁的生动记录。曹操与孙权南北相争二十年,当这两位霸主狭路相逢,胜负难分又都不肯退让时,一句“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让紧张的战争气氛顿时松弛下来,也让我们看到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这本《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就是一本从书信角度重新解读三国历史的小书。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灭吴,汉末三国乱世满打满算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中可谓非常短暂,但遗存下来的书信、书笺、表章就有数百篇之多。然而,它们散布在史料文献之中,有的残缺不全,有的作者存疑,有的还带着明显改动过的痕迹。好在编纂《文选》的南梁萧统、编纂《艺文类聚》的唐欧阳询等、编纂《太平御览》的北宋李昉等在整理这些文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又有清人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集大成之。因为篇幅所限,本书收录的四十多封书信,不可能呈现三国书信的全貌,只是以书信为切入点,将它们背后尘封的历史往事徐徐展开。在体例上,有的章节串联起若干封信件,以探索其中微妙的关联,有的章节则围绕一封信件展开叙述。在时间线上,尽可能兼顾汉末、曹魏、蜀汉、东吴、晋初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对于篇幅较长的书信文本,我将全文附于正文之后,并添加注释与白话译文,以方便读者阅读。

  在提笔写作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并没有想好该怎样处理“文字以外的延伸”。但我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文化新闻报道采写经历,在写作中,我尝试用写“新闻特稿”的方式写历史,以求呈现出历史的质感与气势。因此,这样的写作之旅,于我而言也是学习与收获之旅。在威廉·曼彻斯特这样的非虚构写作大师面前,我是一名谦卑的学徒。

  历史的核心是人,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充盈着历史的肌理与细节。而书信让我们走进了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内心世界,在惊涛骇浪、风卷云舒的乱世之中,流淌出一条有温度的溪流。字里行间,意味深长。

  (原标题:书信,三国历史忠实见证者)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成长

  流程编辑 U003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联系电话:010 85202353

打开APP 阅读更多
来源:北晚新视觉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