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解决“卡脖子”问题?看看美、英、德高校如何布局前沿学科 ...

2022-3-31 10:52| 发布者: angel| 查看: 1101| 评论: 0|来自: 搜狐网

摘要:   本文为方略研究院研究员田贤鹏副教授原发表在《重庆高教研究》上的文章: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现作者对原文进行了删减并补充部分内容,授权一读发布,以飨读者。  前沿学科布 ...

  本文为方略研究院研究员田贤鹏副教授原发表在《重庆高教研究》上的文章: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现作者对原文进行了删减并补充部分内容,授权一读发布,以飨读者。

  前沿学科布局是助力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在全球经济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与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挑战下,世界各国均将前沿学科布局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战略支点,纳入国家创新战略支撑体系。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加强急需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事实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万物互联、智能制造、量子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学科布局与调整来回应科技发展诉求、引领全球创新变革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和挑战。

  01

我国前沿学科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沿学科布局不仅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问题,同时也是与国家科技创新高度相关的战略问题。为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优化前沿学科布局,尽管我国多次进行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修订,但从实践调研看,相关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破解。

  (一)学科结构失衡造成的结构性人才缺失

  学科是关涉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联结载体,学科结构决定了人才培养结构,继而决定了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结构。现阶段,我国学科人才培养的种类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但结构性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规模结构问题,学科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跟风,导致部分学科人才培养的供需失衡;

  二是种类结构问题,学科调整过度市场化和功利化,造成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失衡,具有价值发挥滞后性的基础前沿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被漠视;

  三是层次结构问题,高水平的学科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科技创新的实践需要,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尤为显著。

  (二)低水平重复性学科建设造成的办学资源浪费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力度显著强化,学科设置规模不断扩增,但与美国、英国和德国相比,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学科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低水平的重复性设置广泛存在。根据软科和ESI的相关排名,美国大学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从调研来看,诸多高校在学科建设中的定位并不清晰,缺乏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另一方面,学科建设的资源分配机制相对固化,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益还有待提升。诸多高校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行政主导的倾向,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有效的良性竞争,缺乏对学科发展规律的充分尊重。

  (三)学科调整滞后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更新速度

  从发展演变看,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必然伴随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变革。历史经验和科学研究表明,学科布局与科技创新呈现出相互支撑、协同共进的密切互动关系。但从我国现阶段的学科布局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一定程度脱离了科技创新的生产实践。从近四十年的发展看,我国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较多地发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之外,高校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在下降,呈现出被动适应科技创新的倾向;

  二是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并不完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但学科布局调整却相对僵化,需要经历重重审批和程序,缺乏回应科技创新需求的敏感性和灵敏性。

  三是将学科布局局限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政策的开放协同程度不够,缺乏国际比较和战略纵深的视野。前沿学科布局的背后是科技的竞争、技术的突破与利益的争夺。面对竞争激烈的科技创新、技术巨变的产业市场与关涉未来的国家利益,相关政策应当形成合力。

  (四)学科边界固化带来的科技创新障碍

  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单一学科视角的局限和应对困境,且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领域的愈加精细化,这种局限和应对困境会愈来愈显著,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日趋提升,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参与和联合攻关。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技术问题,更是与学科布局紧密相关的跨学科知识生产问题,需要在不同学科思维和方法的协同创新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拓展。

  另一方面,以院系为中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渐成为不同学科交流与融合的壁垒。从特征属性看,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化传授和学习,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科束缚在了院系单一主体的框架之内,开放吸纳多方资源和思想的能力略显不足。

  02

前沿学科布局的国际比较

  从全球范围看,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基于前沿学科布局的科技创新战略。项目组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和比较,系统考察了美国、英国和德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动前沿学科布局的战略图景和政策取向。

  (一)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共性特征

  美、英、德在前沿学科布局上呈现出诸多共性特征,体现出政策目标的前瞻性、政策内容的共通性、政策工具的综合性。

  一是均将基于前沿学科布局的科技创新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希望通过前沿学科布局来推动科技创新,继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获得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表1: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相关政策目标比较

  二是在“高等教育强国”与“科技创新强国”的双重目标指引下,三国都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领域与前沿技术,即前沿学科布局的方向和领域;

  表2: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相关政策内容比较

  三是为达成战略目标、落实政策规划,三国都提出了直接或间接的政策工具与举措。从工具类型看,既有财政金融类、行政管理类的政策工具,也有社会支持类、政治外交类的政策工具;

  表3:美、英、德三国基于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工具选择

  四是从重点发展方向看,除传统民生国防等关键技术领域外,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环保科技、量子技术等新领域成为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共同关注的重点。

  (二)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个性特征

  美、英、德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领域有着自己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进行前沿学科布局时,基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产业优势、研发力量、所处区位与综合国力,呈现出了一系列个性化差异。

  一是立足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与未来愿景的政策目标,制定差异化的战略规划。美国更具全球视野,在学科布局方面强调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进而确保美国在主要产业和技术方面的全球领跑态势;英国更多立足国内,强调通过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学科,重塑具有传统优势的制造业等产业,进而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德国则着重立足区域,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与加强欧盟框架下的合作,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维护德国在欧洲以至全球的工业领先地位;

  二是结合传统优势领域和竞争力提升的实际需要,确定差异化的学科领域。美国更具全面性,除涉及人工智能等六大主要学科外,还关注它们的应用领域学科与为其提供支持的相关学科;英国英国更具基础性,更多关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需要的数学、数字、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学科专业;德国则更具应用性,更强调以六大领域为核心、围绕工业生产与国民生活的应用学科;

  三是基于科技创新与学科布局的互动协同关系,采取差异化的政策举措。美国更具综合性,既采用了“增加政府研发预算”等财政手段,又实施了“减少抑制创新的繁琐法规、政策和官僚程序”等行政手段、外交手段;英国更具经济性与社会性特征,更多使用财政金融类与社会支持类工具;德国则较为注重通过市场化手段筹资,运用国家立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手段促进基于学科的技术发展与人性化应用。

  03

  完善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建议

  前沿学科布局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面对快速迭代、竞争激烈的新科技革命浪潮,课题组认为我国在前沿学科布局方面需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努力:

  (一)规划先行:置学科布局于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双重战略规划之中,提升政策前瞻性和延展性

  学科布局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要根据内外部机遇与挑战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体现出未来的战略需要和发展趋势。

  一是立足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来加强基础类学科的布局深化,科学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职能定位,克服学科建设的急功近利问题;

  三是提升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延展性,通过专家学者等相关主体参与促进规划的科学性,理性看待所谓的“热点”与“焦点”,避免学布局的频繁更新和盲目跟风;

  三是转变学科布局的被动适应论倾向,充分发挥前沿学科布局对于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扩大高校学科调整自主权和灵活性,需要通过预测研究及时研判科技创新方向和趋势。

  (二)科教联动:立足本土化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学科布局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要摆脱将学科局限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视野束缚,从构建科技创新与学科布局的联动机制入手,推动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发展。

  一是要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制定之中,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介入,更需要科技部门、产业部门等的多方协同参与,着力构建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良性互动生态;

  二是瞄准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提升前沿学科布局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避免单纯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看待学科布局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逐步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联动机制;

  三是通过资金流、知识流、人才流的有机融合,打造推动学科发展的联合研发平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混合运用行政管理、财政政策、社会支持等多种政策工具,促进学科布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重点突破: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强化学科布局对于关键技术的支撑和引领

  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革命正在加速到来,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挑战不断产生,学科布局需要借势发展,从知识创新体系的重点突破中找到占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新科技革命的领先优势。

  一方面,在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学科布局中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体现出国家战略布局的总体需要和竞争发展需要,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布局;

  另一方面,促进高校学科布局的分类管理机制优化,以重点关键技术攻克为突破口,迅速占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制高点,促进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类型学科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交叉融合:推动基于跨学科的知识生产体系创新,构建具有世界共识、中国特色的学科话语体系

  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科技发展与知识创新的主导范式,并且日渐成为新兴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一是跨学科的前沿学科布局应当致力于回应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促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现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协同攻关和融合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话语体系;

  二是跨学科的知识生产创新应当体现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重大技术需要,致力于解决人类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学科主义;

  三是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应当尊重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致力于促进全球性议题的研究深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贡献。

  田贤鹏,徐林。面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沿学科布局:战略图景与政策取向[J].重庆高教研究,2022,10(01):21-33.

  作者:

  方略研究院江苏研究分站研究员 田贤鹏(江南大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一读EDU”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一读EDU”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


来源:搜狐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