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乌俄战争大破局:中美惊心动魄的博弈!

2022-3-27 17:56| 发布者: jwalker| 查看: 1450| 评论: 0|来自: 西陆网

摘要:   最近国内舆论场关注的焦点就是中美高层两次会晤,一次是杨主任与沙利文,一次是中美首脑视频会晤,说实话,外界对这两次会晤的解读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  实际上这两次会晤是美方精心设计的连环局,布局精妙环 ...

  最近国内舆论场关注的焦点就是中美高层两次会晤,一次是杨主任与沙利文,一次是中美首脑视频会晤,说实话,外界对这两次会晤的解读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

  实际上这两次会晤是美方精心设计的连环局,布局精妙环环相扣,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方破局手段却更加精彩。

  今天就来给大家捋一捋其中的奥妙。

  1 会晤背景

  首先是交代背景。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舆论普遍评价美国是最大的赢家,有乌克兰这个溃疡面在,欧洲就一直失血,大量避险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撑住了美国金融市场。

  但以上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就是俄乌战争持续美国代价也很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际油价大涨导致美国通胀指数节节攀升,2月已经达到7.9%了。

  现在距离今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只有7个月时间,选举前景对拜登政府非常不利,要实现中期选举翻盘拜登政府必须在两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内政要迅速解决通胀问题,外交要赢得俄乌战争的胜利。

  解决通胀就要压制居高不下的油价,这个问题也很棘手。中东的小兄弟已经明显不听招呼,把伊朗石油放出来也面临颇多掣肘,拜登政府左思右想,要解决油价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尽快结束俄乌战争——当然前提必须是俄罗斯灰溜溜撤军。

  所以,拜登政府要实现中期选举翻盘,最后的焦点就只有一个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逼迫俄罗斯撤军,从而赢得俄乌战争的胜利。

  怎么才能做到呢?

  说实话,为了赢得俄乌战争的胜利,美国除了亲自下场作战,能做的基本都做了——

  对俄罗斯,联合西方盟友实施最为严厉的经济制裁,力度已经达到与俄罗斯硬脱钩的程度;对于乌克兰要军火给军火,要钱给钱(甚至把国内防疫费用都砍了给乌克兰),至于情报共享方面美国堪称做出“巨大奉献”。

  按:简单说说美国情报支持对俄乌战争的影响。

  俄乌战争一开始,俄罗斯原来计划就是打一场干净利落的闪电战,具体战术就是效仿前苏联的一套成熟的斩首行动打法。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首先就是派出少量精锐奇袭占领布拉格机场,然后大量空降部队迅速跟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从而一举瘫痪了捷克的中枢。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也是派出少量精锐奇袭占领喀布尔机场,空降部队迅速跟进,闪电占领阿富汗首都。

  这一次俄罗斯打法也是如此,开战之初就派出精锐部队奇袭占领基辅国际机场,然后后续有整整3个旅的空降部队准备跟进闪电占领基辅。在战争之初,乌克兰在基辅只有一个装甲旅和一个国民警卫队团,正常情况下俄军有很大机会取得胜利。

  遗憾的是,这一次俄罗斯的斩首行动却遭遇失败,原因就是有美国盯着,俄罗斯首批空降部队刚刚出动,美国立刻将情报分享给乌方,乌方迅速调动了3个旅去围攻首批奇袭基辅机场的俄军(俄军大概只有一个加强连200人左右),俄军这个加强连很强悍,硬是顶住了乌军三个旅上万人一天一夜的攻势。

  乌军虽然没有拿下机场,但是却用重炮将基辅机场跑道炸毁,让俄军后续部队无法降落,俄军对基辅闪电战宣告失败,战争陷入胶着。

  在战争陷入胶着之后,依靠美国的情报支持(军事卫星、在乌克兰边境活跃的电子侦察机等等),俄军军队调动对于乌克兰军队基本就是透明状态,所以乌克兰特种游击作战非常活跃,伏击俄军后勤补给线屡屡得手,目前已经打死俄军少将级别将领高达5人。

  美国情报支持虽然对俄乌战争进程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还不是决定性力量,俄乌军事实力差距巨大,俄乌战争虽然陷入僵持,但是战争主动权依然掌握在俄军手里——包括牢牢控制制空权,乌军主力在乌东地区几大城市中被俄军合围,外围补给根本进不去。

  也就是说,如果战争继续拖下去,最先熬不住崩溃的大概率是乌克兰。

  一旦乌克兰投降让俄罗斯赢得胜利,对于拜登政府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怎么办?

  兵法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美国虽然不敢直接派兵参战,但是在“攻心”方面,却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只要能沉重打击俄罗斯战争的意志,彻底动摇其持续作战的决心,就有可能改变俄乌战争的结局。

  怎么攻心?

  美国将目光转向中国。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方态度坚定,不仅在西方巨大压力下坚持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坚定不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而且在仅仅二十多天的时间,中俄之间就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第一项合作,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此前,中国主要的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占28.14%)和美国(占28.05%),从俄罗斯七个联邦的小麦进口,仅占中国去年进口小麦数量的0.5%。而俄罗斯2021年全年出口的小麦为3500万吨,占全球小麦总出口量接近17%,位居世界第一。这种进口来源的变化,意义重大。

  第二项合作,俄罗斯银行开展人民币储蓄业务,年利率为8%。

  第三项合作,中国扩大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

  第四项合作,中国和俄罗斯运输公司签订过境运输发展协议。中国和俄罗斯还打算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内建设联合交通枢纽,俄方将有效利用中国的铁路,扩大运输到欧洲的货物数量。

  第五项合作,中俄准备在欧亚经济联盟内建立一个独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眼看着中俄关系日趋紧密,对于美国而言是很焦灼的。站在美国的立场思考,如果能离间中俄关系,就有很大可能动摇俄罗斯战争意志以及持续作战的决心。

  怎么离间呢?

  从3月初开始,华盛顿高官就陆续开始对中国放出各种狠话——从“我们已经告知北京,我们不会容忍任何国家试图弥补俄罗斯(对来自西方制裁)的经济损失”,到“我们将毫不犹豫采取行动”。

  这是恫吓与胁迫。

  如果是一般小国,美国这种恫吓与胁迫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特别是曾经硬怼美国几年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的中国,恫吓与胁迫是没有作用的——这一点美方应该心中有数。

  所以,美方开始设局。

  2 两轮会晤

  首先是沙杨在罗马会晤。

  这场会晤双方通稿都平淡如水,所以外界普遍猜测是双方“谈崩了”——这种认识不免流于表面,其实这场会晤双方还是取得相当成果的,只不过一般人看不出其中的门道而已。

  中美高层公开的信息非常有限,要了解这次会晤深度的内容全靠对公开信息的分析推理的硬功力,我就尝试做了这样的挑战。

  简单罗列一下当时公开的信息。

  中方对外公开的信息:

  —关于会晤时间。

  中美高层会晤首先是发言人3月13日对外宣布的,为啥会有这场会晤,当时发言人是这样说的。

  “这次会晤的重点是落实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从去年底开始联系此事,一直就会晤保持沟通,并根据双方日程确定了会晤时间。双方将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按照官方说法,这个3月14日确定是“根据双方日程确定了会晤时间”,这个解释就带来几个问题。

  其一,中美首脑会晤是去年11月,到现在已经有5个月了,为啥过去5个月双方的“日程”都安排不出来会晤的时间,恰恰在3月13日就能确定这个高层会晤时间呢?

  其二,坊间流传是为了谈乌克兰局势问题,但是这个说法也未必就是真相,毕竟俄乌战争已经打了18天,为啥偏偏在3月13日确定要交换意见?

  —关于高层会晤人选。

  这一次是杨主任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晤。如果是普通外交问题,正常情况下应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我们王外长谈,杨主任出面肯定级别比王外长要高一些,但是美方这边沙利文是管国家安全事务的,与布林肯分工有所不同。

  理论上沙利文找我们杨主任要来谈的应该不是普通外交事务,而是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议题。

  —关于会晤内容。

  官方给出的通稿基本都是杨主任的表态,而美方的表态基本没有。这与过去的通稿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过去的通稿一般总要给美方留一点位置,描述美方的表态。只不过美方的表态都是双方达成共识的部分。

  这一次美方表态为0,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这一次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呢?

  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来源:西陆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