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闷声屯了全球一半粮食,中国未雨绸缪干得漂亮

2022-3-8 11:28| 发布者: jwalker| 查看: 1504| 评论: 0|来自: 西陆网

摘要:   遇上乱世,粮食的重要性,甚至要大于武器。俄乌战争以来,全球的粮食价格居高不下。3月7日,#乌克兰局势推升小麦价格#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联合国报告显示,2022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7%,创历史新高。尤其是 ...

  遇上乱世,粮食的重要性,甚至要大于武器。俄乌战争以来,全球的粮食价格居高不下。3月7日,#乌克兰局势推升小麦价格#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联合国报告显示,2022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7%,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洲粮仓”乌克兰,小麦的价格在一周内,飙升了55%,创近14年新高。

  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小麦生产大国,约占全球小麦出口29%。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内,全球的粮食会进一步面临紧张,价格也会继续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两会,高层再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部部长也说:“今年粮食生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中国为什么格外强调粮食问题,我们的粮食红线,还能守住吗?

  中国对粮食安全的这根弦,始终是绷紧的。两会期间,高层除了提到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等挑战,还特地警告:“在中国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事实上,早在两会之前,官方已多次频繁提及粮食安全相关问题。中央还要求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意思是在警告地方,不要乱卖地,不要拿农田去换短期的财政。对此,中国农业部部长唐仁健提到:“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强调中国目前粮食供给的总量充裕“没有问题”。

  但也提到:“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今年粮食生产又遇到很大的困难”。他表示,中国今年冬季小麦作物收成情况,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原因是去年遇到罕见强降雨,正常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产量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不过,大家不必过多担心。美国农业部曾统计,中国人口仅占全球不到20%,但囤积的主要粮食却超过全球库存量50%以上。早在2019年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就载明,中国的储备粮,按照每人每天吃掉1公斤粮食的量匡算,可以维持1年9个月的时间。另外还有地方性粮食储备,通常来说,能保持3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哪怕现在中国完全颗粒无收,我们也能吃上整整2年的粮食。

  这是一个让国外害怕的数据,美国曾经专门对我们的粮食做过数据调研。发现中国在2022年上半年全球粮食库存中的占比,玉米达到69%,大米达到60%,小麦达到51%。均在过去十年里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

  也就是说,中国不仅粮食储备全球第一,而且还一直在增加这个储备。2020年,中国食品进口额达981亿美元,是十年前的4.6倍。过去5年里中国大豆、玉米、小麦的进口额猛增至2倍到12倍不等。牛肉、猪肉、乳制品、水果类也增加到了2倍至5倍。又不打仗,屯那么多粮干啥?

  在不少外国人眼里,中国人屯粮的行为很坏。尤其是邻国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抱怨,中国一边屯粮,一边还大量进口海外粮食,推高了国际粮价。这是为了囤积居奇,准备发战争财吗?非也。购买大量海外粮食的主要原因,还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回想一下小时候,很多老人都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大肉。可今天,中国人天天都能吃上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开始不断提高生活需求。车厘子、覆盆子、榴莲,这些高价水果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甚至供不应求,需要大量进口。

  所以,我们不仅一边自己产,一边还要从别的国家进口大豆、玉米、小麦以及猪肉、牛肉、奶制品、水果等。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在内的众多国家,都受益于中国的需求。甚至很多外国人抱怨,中国进口什么,什么就涨价,搞得自己都吃不起了。

  不过这不是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就很高了,平均来看,中国人的人均消耗,还比美国差一大截。

  此外,国家在这几年大量进口粮食,也是基于一种高瞻远瞩。粮食的增产离不开化学肥料的使用,而尿素就是其中之一。尿素的生产,以天然气、煤炭为原料。今年以来,煤炭、天然气价格暴涨,已经导致全球尿素市场失衡。在韩国,甚至出现了“尿素荒”。长期以来,韩国几乎全部的尿素都需要依赖中国进口,在这一块,中国是死死卡住他们的脖子。

  当然,卡脖子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保民生。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混乱,美国量化宽松导致美元贬值,这几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得很快。去年,津巴布韦因为恶性通胀造成粮食减产,最终导致了本国的饥荒,有钱都买不到粮。

  但中国的老百姓却没怎么感觉到危机。原因就是我们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供应。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平籴法: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

  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很大程度上,就是预测到了粮食、化肥的涨价。所以大量进口、大量囤积,以备纾困民生。

  去年,印度一位名叫亚达夫的稻农,因为一季的低收成而负债累累。他去了政府的化肥分配中心,却空手而归,内心愈发痛苦,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好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悲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平时不起眼的粮食,其实是民生最大的问题。中国人已经很久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国家把粮食安全,上升到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保民生,抗灾年,防战争。真正的大棋,就是在这不起眼的细微之处!

(责编:李雨)


来源:西陆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