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阿根廷华人在线 首页 新闻资讯 历史 查看内容

贺子珍对毛泽东有多重要,李敏讲述妈妈往事: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她 ...

2022-2-26 06:21| 发布者: Apolo| 查看: 1538| 评论: 0|来自: 网易网

摘要: 前言1984年,在上海居住的一位老人去世,这位老人在世时,一身功绩,两袖清风。也就是这位老人的逝世,让上海市委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这位老人生前在上海工作,后事本可简办,但另一方面,她的身份曾是毛泽东的 ...

前言

1984年,在上海居住的一位老人去世,这位老人在世时,一身功绩,两袖清风。也就是这位老人的逝世,让上海市委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这位老人生前在上海工作,后事本可简办,但另一方面,她的身份曾是毛泽东的夫人,所以不敢轻易下结论。

无奈之下,上海市委请示了中央办公厅,中央办公厅也没有给出明确指示,随后又请示了邓小平。


图 | 贺子珍

邓小平和贺子珍不仅是老朋友,也是老战友,他深知贺子珍对党和国家的重要贡献,随后亲自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

贺子珍的一生,走得从从容容,她的后事被邓小平亲自定了调子,是对贺子珍一生的最大认可。那么,这位走得安静的老人,对中国革命来说,有何重要意义呢?

陪伴毛泽东走过了革命最艰苦的十年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曾说:我难以想象,如果妈妈在革命早期没有陪伴着爸爸,那爸爸将会如何度过那艰苦辛酸、充满荆棘、痛苦煎熬的十年,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的八百多人义无反顾地上了井冈山,和袁文才会合,在袁文才麾下,有多名“大将”,其中就有“骑马打双枪”的贺子珍,和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毛泽东和袁文才的合作是经过充分考虑的,袁文才占山为王,是当下比较稳定的势力,毛泽东此举就是为了保存红军实力,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并打算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图 | 井冈山

历史证明,毛泽东是对的,不久,朱德和陈毅率领的红军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红军力量日益强大,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了第一颗燃烧神州大地的火星子。也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和贺子珍结成了革命伴侣。在和贺子珍结婚前,毛泽东已经得到了妻子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多次下山打听消息还是一样,毛泽东整日消沉,她心中的“霞妹”再也回不来了。

袁文才看毛泽东因为思念爱妻而无法工作,便让贺子珍去当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这才注意到这个长得漂亮又有才华的小姑娘,当时贺子珍仅仅18岁。1928年春,毛泽东打算到山下的永新县做调查,因为听不懂当地方言,袁文才便让贺子珍跟随去做翻译。在这场调查中,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感情日益升温,毛泽东背着贺子珍过河,一起在河里抓鱼,贺子珍对这个大哥哥渐渐产生了情愫。

这年5月,在陈毅和袁文才等同志的见证下,毛泽东和贺子珍结为伉俪,贺子珍当时的小名叫“桂圆”,毛泽东便亲切地称呼贺子珍为“桂妹”,贺子珍叫毛泽东“润之”。贺子珍的原名是“自珍”,取自:善自珍重。她让毛泽东重新给她取个名字,毛泽东说:“我看你这个名字就挺好的。”贺子珍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把“自”写成“子”,“贺子珍”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图 | 贺子珍早期照片(后排:康克清、钱希均、周月林、贺子珍,前排:彭儒、曾碧漪)

二人结婚不久,毛泽东在党内的工作受到巨大波折,因为毛泽东没有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率军上了井冈山,遭到很多同志的不满。按照原计划,他应该进攻长沙的,但事实上,毛泽东的决定是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国情而做出的,并没有错。但共产国际抓着这个事情不放,1929年4月,上海的秘密来信,俗称“二月来信”把这件事推向了高潮,毛泽东的军权不仅被没收,毛泽东前敌委员会书记一职也被取消,接替毛泽东的是陈毅。

毛泽东被暂时“开除党籍”后,担任一个师长,但就在这时,毛泽东患上了恶性的疟疾,一病数月,真是祸不单行。身体上加上工作上的双重打击,让毛泽东喘不过气来,甚至有传言说毛泽东已经病死。好在,贺子珍尽心尽力地陪伴在毛泽东身边,不惜千里去给毛泽东请大夫找药,在贺子珍的精心照料下,毛泽东大病初愈,转危为安。

恰在此时,中央要求红四军开赴广东,毛泽东深知这就是往火坑里跳,最后极力劝说朱德,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毛泽东眼睁睁看着红四军在出师一周后遭遇大败,损失惨重,不得不仰天长叹。不得已,朱德和陈毅极力商量,强烈要求恢复毛泽东同志的职位,并让毛泽东继续领导红军,现在看来已经顺风顺水了,但王明的突然上台,也就“三人团”,导致毛泽东的军权再一次失去。


图 | 1929年6月,毛泽东(右2)、陈毅(右1)、谭政(左2)、朱良才(左1)在福建龙岩的合影

赣南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再一次病倒,按照周恩来的意思,毛泽东带着妻子贺子珍和孩子毛毛到东华山休养。这段时间内,毛泽东和妻儿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现实残酷,没有多久,周恩来多次派人通知毛泽东,红军攻打赣州损失惨重,让毛泽东马上下山出谋划策,当天,毛泽东淋着大雨出门,贺子珍劝说毛泽东等天气不下了再走,毛泽东说:“人命关天啊!”可见,毛泽东是真正地在为中国革命考虑。

尽管毛泽东经过这次出谋划策,在党内又重新建立了威望,但一年后,博古的上台,成为了红军命运的悲剧。博古26岁,成为了中央苏区的最高首长,他最信任的人是苏联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这个被大家称之为“傻瓜”顾问的李德,不考虑中国的国情,按部就班地照着传统模式挖战壕打仗,最后在国民党的飞机大炮下如同枪靶子一般。毛泽东多次建议必须开展游击战,但对方丝毫不听。

直到迎来了湘江血战,强渡湘江前,毛泽东就和周恩来商量,红军的前途怕是要葬送于此,蒋介石自然也知道毛泽东的担忧,他把湘江称之为红军的坟墓。果然,在多次不听毛泽东的建议后,李德仍然固执己见,最后导致红军8万余人锐减到了3万人,这是红军致命的损失。按照彭德怀的话就是“毛泽东同志辛辛苦苦在井冈山建立的根基全部被博古打完了。”当毛泽东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自然也是流下了沉痛的泪水,因为这些烈士都是乡亲们因为信任毛泽东才让娃娃去当兵的。


图 | 1931年,苏区中央局成员合影: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对此,贺子珍在晚年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证实,毛泽东仰天长叹:天亡我也,实际上就是愧对这牺牲的战士。也就是这场战役,直接促使遵义会议的召开,朱德、陈毅、彭德怀等,纷纷要求要换领导,多数人支持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说了自己的看法,在周恩来的强烈要求下,最后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权,可以说真正地挽救党和红军。

事实上,在长征前,女同志要不要参加长征还有待商量,但毛泽东疾病缠身,如果没人照顾后果不堪设想,周恩来深知毛泽东的重要性,最后同意女同志参加长征,贺子珍也奉命参加,然而因为怕带着孩子有危险,不得已把已经会说话的“毛毛”留给了毛泽覃,最后这个孩子因为多次转移给老乡而下落不明,成为贺子珍至死都在念叨的孩子。

从毛泽东在革命早期的艰辛可以看出,贺子珍在毛泽东生命中的重要位置,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都作为一个战友和伴侣来陪伴着吧。李敏曾说,如果妈妈当时不在爸爸身边,后果不堪设想。


图 | 1936年,贺子珍和毛泽东在陕北

值得一提的是,贺子珍在长征途中因为掩护战友而身受重伤,差点牺牲,毛泽东得知后严令警卫员:一定要把贺子珍带上。因为当时的农村一无医二无药,把贺子珍留下无异于死路一条。

一直到1936年,红军稳定于陕北后,这艰苦的十年才暂时告一段落。也正是因为贺子珍曾经的负伤,她也经历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摧残,这也是她离开延安的一个重要因素。1936年西安事变前,贺子珍在延安生下一个女娃,名叫李敏。1937年洛川会议前,贺子珍告别毛泽东,登上了去苏联的飞机,一去就是十年。

贺子珍和毛泽东互相思念

贺子珍曾经对钱希钧说过,她去苏联两年就返回祖国,但是两年后,她收到了国内的一个震惊的消息:毛泽东再婚了。为了证实这条消息,贺子珍曾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一直到1939年。

  

钱希钧:1925年入党,1926年与毛泽民结婚。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


图 | 1937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

1939年8月26日,周恩来在去苏联看病的前一天,毛泽东写下了两封家书让周恩来带去苏联。一封是写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一封就是写给贺子珍的。在给贺子珍的信上有这样一句话:今后我们就是同志了。贺子珍看到这句话后,不言自明,这就相当于一封分手信。这年贺子珍刚刚30岁。

周恩来离开延安后没几天,美国记者斯诺到达延安,斯洛此前在保安已经采访过毛泽东和贺子珍,他在《红色中华散记》里证实,并遗憾地说:“在我这次来延安之前,毛泽东却与贺子珍离婚了。”

1940年冬,毛泽东把女儿李敏送到了贺子珍身边,当时和李敏一起去苏联的还有朱德女儿朱敏,朱敏说当时娇娇才四岁多一点。李敏已经可以记事,她对妈妈贺子珍在苏联遭遇的一切最为清楚,以至于多年以来,她心里一直在思念着妈妈贺子珍,和后妈在一个屋檐下,总是感觉不太舒服。这也是李敏充当贺子珍和毛泽东沟通桥梁的重要原因。


图 | 贺子珍和妹妹贺怡

1947年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回到国内,暂居哈尔滨。子珍的妹妹贺怡为姐姐打抱不平,专门到西柏坡请求毛主席,希望给贺子珍安排个工作,其实就是让贺子珍去北京。贺怡以为,毛泽东已经口头答应,便带着贺子珍去了石家庄火车站,不料吃了闭门羹。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得已,贺子珍跟随方志纯南下到了上海,陈毅在这里当市长,并对贺子珍给予了照顾。

  

方志纯:1922年投身革命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方志敏烈士的堂弟。曾担任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等重要职务。

贺子珍在南方一呆就是后半生,从1949年开始,贺子珍先后在南昌、杭州、上海等地生活,期间和毛泽东有书信往来,大多数都是李敏上中学以后南下看望贺子珍时传送的。李敏说:“妈妈非常想念爸爸,并经常给爸爸捎去礼物,有一次还捎去了个掏耳勺。”毛泽东对贺子珍也思念有加,每次上海市委来电就是说贺子珍的病情,毛泽东一听说贺子珍病了,心急如焚。

“你快去上海看望你妈妈。”这是毛泽东常常对女儿李敏说的一句话,李敏上中学后,每次去上海,毛泽东都让一个警卫员陪着去,后来毛泽东便让女儿一个人去,但贺子珍的病情不容乐观,而且病得很怪。不吃饭,不喝水,也不说话,就听着收音机发呆。毛泽东一听便知,这是心病,心病自需心药医。


图 | 贺子珍

毛泽东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好好听医生的话,少抽烟,好好休息。贺子珍见信后,病情好转。贺子珍日夜思念,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天天抱着收音机,在她心里,和毛泽东是有缘无份。但她永远没有想到,庐山会议前夕的一场重逢正在等着她。1959年夏季的一天,老战友曾志曾去看望了贺子珍,并对贺子珍的近况作了了解,转身便去了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听到贺子珍的近况后,眼泪婆娑,簌簌地说一句:“我很想见见她。”

  

曾志:原名曾昭学,衡永郴桂道郴州直隶州宜章县(今湖南省宜章县)人,1927年与党代表蔡协民结婚,并一起上井冈山。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在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安排下,他让自己的妻子水静秘密接贺子珍上了庐山,贺子珍在上庐山之前,根本不知道是去见毛泽东,而是单纯地以为是好友的邀请去避暑。1959年7月9日,贺子珍被水静带到了毛泽东在庐山的住处美庐,当贺子珍走到二楼的时候,她才猛然惊醒,她在这里要见的人就是毛泽东。当她见到毛泽东的真人后,眼泪簌簌直下,持续好久而不受控制,一如万念俱灰之感。

毛泽东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我们见不到了,又想说了。”贺子珍抬起头来,看到毛泽东的白发,看到毛泽东的模样,心里如同江河翻滚,久久无法平静。从1937年算来,已经有22年没有见过了,贺子珍已经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变成了50岁的中年妇女,白云苍狗,物是人非。


图 | 1959年贺子珍在庐山

贺子珍问毛泽东近来过得好不好,毛泽东说还行,放心吧。临走的时候,贺子珍说,你要当心有人害你。毛泽东知道贺子珍一直在担心自己,忍着泪水和贺子珍告别。据水静回忆,贺子珍和毛泽东这次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贺子珍本想着明天再见一面,却一直没有如愿,这一次见面后,就是一辈子了。

1976年毛主席逝世,贺子珍心中的愿望还没有实现,爱人已经离去,她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任何反应,木然,呆愣,本已苍老的心碎了一地。女儿李敏怕妈妈无法承受这个打击,和父亲告别完以后,就匆匆赶去上海陪伴贺子珍。贺子珍委托自己的侄女贺小平,代表她到北京,在毛泽东的灵前献上自己的心香一瓣,算是最后的告别。

轻轻地离开这个世界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已经迈进了新的历史,这年6月11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一条重要消息,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增补了三位政协委员,除了缪云台和王光美,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贺子珍。同时还配了照片,照片上的贺子珍白发苍苍,面颊丰腴,脸上写满了沧桑。


图 | 贺子珍晚年和孔东梅

自从毛主席逝世后,贺子珍的病情越来越不好,半个身子不能动,她在最后的岁月里向党组织提出了请求,想去北京。她说:“我想去北京,我想看看天安门,我想去瞻仰主席的遗容。”这年9月18日,贺子珍如愿来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之前,在毛主席的大理石坐像前,贺子珍敬献了一个花圈,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随后,贺子珍被工作人员推入瞻仰室,在进去之前,工作人员告诉贺子珍,不能哭,不能激动。贺子珍认为她可以控制自己,但当她看到毛主席的遗体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个已经70岁的老太太,在近10分钟的时间内,似乎流尽了一生的眼泪。因为这是她和爱人,最后的告别。


图 | 贺子珍在北京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和毛泽东最后“告别”5年后,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听说贺子珍逝世,上海市委的第一书记陈国栋第一时间来到华东医院,特地向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但有一个问题难住了他,贺子珍的后事怎么办,骨灰咋处理?贺子珍身份特殊,他不敢轻易做决定,最后请示了中央。

最后中办让邓小平做决定,邓小平当即做出两个决定,他说:现有的中央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安放在北京一室。他说的一室是指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这里是中央领导同志骨灰安置的地方,邓小平的决定是对贺子珍一生革命的最高肯定。


图 | 李敏夫妇在和妈妈告别

贺子珍逝世后,女儿李敏在整理妈妈的遗体时,发现了一张1951年颁发给她的“三等甲级”残疾证,按照规定,这个级别的残疾证她每年可以领取330元残废金,但是她却一次都没有领过,她走得干干净净,两袖清风。

望着妈妈留下的遗物,和那种超高的革命精神,李敏止不住自己的泪水,一时间,父亲毛泽东和妈妈贺子珍半个世纪前的美好爱情故事又出现在眼前。那时候贺子珍仅18岁。


来源:网易网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