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在线

  • whatsapp 1122582205
  • 邮箱:horizontechino@gmail.com
搜索

美华人二代华丽转型 三刀到三师非凡人物辈出

2010-9-20 10:38| 发布者: marina11| 查看: 285| 评论: 0|原作者: 网络转载|来自: 网络转载

简要内容: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从“三刀”到“三师”,闯荡海外的福州新移民敢拼敢干,打出一片新天地,不但重整华人社区政治版图,也繁荣了华埠经济和改变传统侨社型态。过去以广东移民为主的纽约华埠,如今福州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和消费群体。


纽约皇后医院妇科主治医师黄建群为了报答父母为子女的牺牲,发奋上进,成为该院推崇的优秀医师之一。(美国《世界周刊》/曾慧燕 摄)


第一代福州移民大多以“三把刀”(菜刀、裁缝刀、泥水刀)谋生,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子女教育改变人生命运。图为刘权行全家福。(美国《世界周刊》/刘权行 提供)

  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从“三刀”到“三师”,闯荡海外的福州新移民敢拼敢干,打出一片新天地,不但重整华人社区政治版图,也繁荣了华埠经济和改变传统侨社型态。过去以广东移民为主的纽约华埠,如今福州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和消费群体。

  老一辈的福州移民,早期外出打拼大多靠“三把刀”─菜刀、裁缝刀、泥水刀(另一说是剃头刀),意指福州人最擅长餐馆、裁缝和装修这三种职业,靠“三把刀”创业起家的比比皆是。为了让下一代过上幸福生活,改变自己靠手艺吃饭的生活型态,他们十分重视子女教育,秉承“三种师字辈人才最吃香”的观念,大多希望子女将来成为“三师”(律师、医师、会计师)或工程师、建筑师及药剂师等专业人士,藉此提高社会地位,改变人生命运,不再像父辈那样“‘工’字不出头”。

  在美学业优秀、进入常春藤名校(Ivy League)的福州二代不在少数。如早期从事餐饮业的张见銮、池玉珍夫妇,一门三杰,三个儿子先后从哈佛大学毕业,其中小儿子张天杰更荣获美国总统学者奖。来自福州长乐的高凤飞,也有两名子女入读哈佛,女儿现为儿科医师,儿子从事风险投资。

  来自福州的董齐超,2009年在密西根大学毕业,获得代表6000名毕业生致词的殊荣。他与父母10多年前移民美国,他对父母心怀感激,“没有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巨大的牺牲,不会有我的今天。”董齐超在毕业典礼上说,对那一代的福州人来说,“美国梦通常意味着开一家成功的中国饭馆。开好车、住大房子,通过努力过上物质富足的生活。福州移民很多在餐饮业取得成功,但他们远离主流社会,不能讲英语、存在巨大的文化隔阂。”可是,如今对董齐超等福州二代来说,“美国梦已经改变了”!

  福州移民 人数成长快速

  来自香港的纽约执业律师吕兆洪说,近年福州人崛起纽约华埠,福州二代中的“三师”逐渐进入华人小区开业。就以目前在华埠执业的移民律师来说,业务最蓬勃的便是为福州移民办身份或申请家人来美团聚。近10多年来,广东籍移民日渐减少,许多福州非法移民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合法身份,然后纷纷考公民,一旦成为公民,便可以申请家人来美,福州移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新一代福州籍律师适时占领阵地,与香港或其它外省籍律师形成竞争态势。

  吕兆洪表示,福州人乡土观念重,念旧,凡事喜欢找乡亲,若无特殊关系,一般人很难打入福州人的圈子做生意。福州二代律师的崛起,多少会影响到像吕兆洪这样粤籍背景的律师业务,但他仍非常佩服福州人,他们胆识过人,性格中带着冒险犯难、敢闯天下的勇气。

  作为一位资深执业律师,吕兆洪表示欢迎更多的福州二代从事法律工作,在教育福州移民奉公守法和改变观念方面,将起积极作用。他说,福州二代除了做“三师”,近年做药剂师的也越来越多,他就认识几位做药剂师的福州子弟。他指出,早期移民以谋生为目标,大部分福州人都是为了下一代远涉重洋到美国。广东移民较保守,凡事小心谨慎,稳扎稳打;福州人胆量大,外卖店大多开在治安不靖的区域,因为他们认为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可以赚钱,有的人比较急于求成。他们刻苦耐劳,不在乎工作时间长,一天做十多小时,甚至即使已经打烊,只要有人按门铃或来电叫外卖,随时可以爬起来服务。这是很多外省籍新移民自愧不如的。

  吕兆洪说,随着广东老侨日渐老去,新一代ABC搬离华埠,粤式酒楼式微,传统广东老侨消费能力不高,繁荣华埠经济的是福州人而非广东人。广东老侨大多“知悭识俭”,在家烧饭,或到老人中心吃免费或减价午餐。福州移民很多在外州餐馆打工,利用休假日回华埠办事或饮喜酒,大多到餐馆酒楼用膳。如果华埠餐饮业没有这批人支撑,可能早就有更多餐馆倒闭。他指出,以他长期在华埠观察,福州人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比广东人高涨,近年主流社会选举,也开始瞄准福州籍选民拉票。他笑说:“如果福州人像台山人一样,早在百年前就移民来美,说不定现在已有可能参选总统。”

成长经历 化为向上动力

  世界周刊访问几位目前从事律师、医师、会计师和药剂师的福州二代,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其父母大多是典型的“男厨女织”(意指男的做餐馆,女的做衣厂)家庭,由于他们在华埠长大,大多掌握普通话、广东话、福州话和英文四种语言,为在华人小区执业带来方便。更难得的是,他们大多出身清贫,从小就在外卖店帮忙,或靠半工读完成学业,由此成为激发他们发奋向上的动力,其成长经历,正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俗话。

  福州二代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如目前任职长岛刑事辩护律师的唐艳秋、现在纽约华人小区开业的律师郑明佑、陈恒、杨伟麟和刘忠勇律师等;在纽约华埠开业的心脏科“全美最佳医师”潘耀强、在布鲁克林开业的玛摩利医院肝胆肠胃专科医师田晓兴、在法拉盛开业的牙医陈侃及纽约皇后医院(NYHQ)妇科主治医师黄建群等。

  福州二代律师不但在纽约华人小区开业,也向外地发展。如在费城开业的张谊敏律师,拥有宾州、新泽西州及加州律师执照。她在常春藤名校宾州大学(U. Penn)毕业,接着入读加州大学旧金山哈斯汀分校(U.C. Hastings)法学院。

  张谊敏的父母都是福州人,1970年代移民来费城,她在费城出生长大,会讲福州话,曾在旧金山的联邦人权机构做实习律师;由于加州福州人不多,她的家人大多在费城,她在费城一家知名律师楼工作三年,直到最近才自己开业,希望为华人同胞争取权益。

  “华埠之子” 回馈小区

  从纽约华埠的洗碗工、吸衣工,到连续七年(2004至2010年)被评为大纽约地区(包括纽约、新泽西州、康州)前30名心脏科“最佳医师”之一,并数次入选“全美最佳医师”(Americas Top Doctors),出身寒门、靠半工读完成学业的潘耀强(Michael Poon)医师,实践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人生信条。

  潘耀强现在是纽约州立石溪大学医学院(Stony Broo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心脏科、放射科唯一一位华裔教授、并在纽约华埠开业。他在分子和血管生物学以及动脉硬化症研究领域屡获奖项,曾任纽约西奈山医院心脏磁共振和计算器断层扫描成像项目中心主任,以及曾任Cabrini医院医疗中心心脏科主任。他在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等刊物,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由于学术表现出色,在国际心脏影像学领域享有盛誉,三年前当选国际心脏计算机断层(CT)协会主席。

  正值盛年的潘耀强,如今名成利就,“我已经爬到顶,升到不能再升了。”他决定回到熟悉的纽约华埠开业,因为他的父母还在华埠,他的根也深植华埠。他在Chinatown有“华埠之子”之称,许多老侨都认识他。“我出身很苦,什么都做过。”

  潘耀强在福州出生,两岁到香港,15岁时随父母移民赴美,住在纽约华埠显利街(Henry street),在华埠度过青少年时代。由于出身寒门,父亲是海员,母亲是衣厂女工,他十多岁就在华埠银宫、合利、合群等餐馆打工,做过洗碗、企台,也在“洗笼”(洗衣店)做过两年吸衣工,他形容自己从最低做到最高,能上能下,对他现在回归华埠非常有帮助,因为他对“唐人街的阿婆阿嬷”有亲切感,不像许多年轻的专业人士与她们打交道时,嫌她们“啰嗦”、“麻烦”。

  潘耀强父母那时的美国梦,是希望儿子将来可以开一间餐馆,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一位名医。他那时一边读书,一边打工,非常辛苦疲劳。但他清醒意识到,他没有傲人的家庭背景,也没有父荫可依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要想改变家庭贫穷的面貌,只有努力读书才有出路。从父母身上,他看到未来的奋斗目标,“我不想将来像父母那么老时,仍要辛苦工作,我要在年轻时多吃点苦,改变以后的生活环境”,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寻梦。回顾青少年时代那段艰苦的工读生涯,他觉得培养了自己刻苦耐劳的精神。

  相对于许多福州二代选择离开华埠,潘耀强反其道而行之,如今功成名就,他认为自己是“华埠之子”,当初他选择在医学界发展,曾决心要做得比主流社会的医师还要出色、出名,现在这些目标都已达到,没有什么要和谁比的了,回归华人小区,是他的宿愿。

刘忠勇 重视职业道德

  近年在纽约华埠开业的福州籍律师有增多趋势。家居长岛的福州二代刘忠勇(Jay Lau)律师,则选择在靠近长岛的皇后区法拉盛开业,专营各类商业地产餐馆买卖等。现年34岁的刘忠勇,1999年毕业于纽约大学(NYU),200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Benjamin N. Cardozo School of Law),持有新泽西州和纽约州律师执照。在正式开业前,先后任职加州和纽约多家银行、投资公司,负责贷款和房屋过户等业务 。由于自小在家讲中文,并且利用暑假专门去北京大学修读中文,令他掌握普通话、广东话、福州话和英文四种语言,为他在华人小区执业提供方便。

  刘忠勇的父亲刘权行,早年是长岛中餐馆自助餐的龙头老大,很早就经营自助餐。刘忠勇从小就很懂事,念中学时,经常在餐馆帮忙。刘权行在1980年代房地产荣景时,曾投资地产和建筑。因此他希望儿子做律师,可以帮忙家族事业。早在1988年开始,他就开始训练读中学的刘忠勇做“帮手”,每逢周末假日,刘忠勇都帮忙父亲在中餐馆或建筑工地打工,上屋顶、搬砖头、通坑渠等。

  也许是在美出生的关系,刘忠勇比较注重家庭生活和天伦之乐,有的律师楼一周七天营业,他只做五天。平时他尽量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有空就陪孩子,是亲友眼中的好父亲、好丈夫。一般人都认为做律师要比做餐馆轻松,但对刘忠勇来说,他却认为“做餐馆可能比做律师容易,至少工作压力不会这么大。”他经常急客人所急,把客人委托的事情放在心上,凡事亲力亲力,绝不假手于人。

  刘忠勇说,所有官司都没有百分之百赢的可能,他从不为了多做生意说违心话。“如果一位律师信誓旦旦保证官司会赢,对他的信任就要大打折扣”。刘忠勇育有三子一女,他在一个热闹和乐的大家庭长大,喜欢运动,跆拳道学到黑带;被选拔为学校篮球队,学生时代随球队出赛,赢过许多奖杯。他喜欢小孩。小时候,家中堂兄弟、表兄弟众多。在对婚姻充满憧憬的年代,他曾开玩笑说要“生一个篮球队”。他的太太也是美生华人,美丽贤惠,小两口协商的结果,最后生了四名子女,“以我们这一代‘竹升’(指在海外出生的华人)来说,太太愿意为我生四个孩子,已很难得”。

  刘忠勇的主要业务是做地产卖买、房屋过契等。由于口碑好,他的客人中不少是白人及其它族裔。他平时不登广告,客人多靠口碑得来。他认为看广告上门的客人,不大注重律师的服务质量和口碑,只顾打听收费,往往因为多一、两百元而挂电话,他也不大在乎这种客人的生意。

黄建群 心疼父母牺牲

  化学博士为了子女在美国接受更好教育,不惜放弃在中国的舒适生活,甘愿在纽约治安不靖的地区冒险送外卖,子女亦不负所望争气成材。现任纽约皇后医院(NYHQ)妇科主治医师的黄建群,拥有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并具有史丹佛医学院妇科专科医师和康乃尔医学院副教授资格。皇后医院公共关系负责人Cynthia Bacon强调,黄建群是皇后区首位达芬奇机器手微创手术专家,也是该院的优秀妇科医师,擅长妇科肿瘤手术。

  身为女医师,黄建群年纪轻轻,却非常热爱为病人做手术。她说在手术过程中,享受到满足感。她曾接受史丹佛医学院妇科微创手术严格的专业训练,发表多篇微创手术研究论文。这种新的医疗技术,被用来治疗妇科常见的疑难病症,如卵巢囊肿切除、子宫肌瘤切除,子宫内膜异位、股盆腔沾粘等,优点是手术切口小、流血少、复原快,大大减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为福州二代,黄建群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广东话。她说移民来美后,一直住在纽约华埠,无意中学会了广东话。黄建群清楚记得,她是于1989年8月1日来美,当时刚念完小学四年级。父亲原任教福州大学,1987年来美留学,攻读分子化学博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任助产士的母亲来美陪读,由于大陆留学生大多没有家庭背景,经济拮据,母亲一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到华埠衣厂工作。

  在黄建群小时候的记忆中,很少看到父母亲。因父亲在学校实验室通宵达旦做化学实验,不能停下来,否则全功尽弃。母亲披星戴月工作,上班时间非常长,有时甚至从上午8时做到翌日凌晨1时。在她念初中最后一年,母亲由于长期车衣,劳累过度,腰椎盘突出症转趋严重,咬咬牙决定自己开外卖餐馆,在史泰登岛一个治安不靖的地方,顶下一家外卖店,周末全家总动员。姐弟俩从华埠到史泰登岛外卖餐馆帮忙听电话接外卖订单,功课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晚上就睡在餐馆里。周一大清早就要起床赶回学校上课。

  黄建群在高中修了许多AP课程,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康乃尔大学,提早一年毕业。弟弟也很优秀,去年高中毕业后,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录取。黄建群至今想起仍然心痛父母的付出。父亲是位文质彬彬的化学博士,却经常外出送外卖,“不知被抢过多少次”。每当父亲接到订单送外卖时,她一颗心就会悬起来,直到父亲平安归来才放下心头大石。父亲怕他们担心,每次被抢都轻描淡写,她常替父亲不值。“一个化学博士却要送外卖。”他们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甘愿做出牺牲,这就是移民的代价。

  出类拔萃 非凡人物辈出

  福州二代进入华尔街金融投资公司工作的不乏其人。在纽约曼哈顿一家犹太人金融投资公司做会计的张清,1987年12岁时移民来美,当时小学刚毕业,英文读写能力一窍不通,“只认得26个英文字母”。

  张清父母在布鲁克林治安不好的区域开设外卖中餐馆,也是经常被抢,她那时也像很多福州子女一样,一边做功课,一边帮忙接外卖订单。现在回想,在那种地方讨生活,真是不堪回首,“越想越恐怖”。后来父母觉得太危险了,1997年卖掉餐馆。张清小小年纪,就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好好念书,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否则就只能像父母这代人从事餐馆、衣厂等低下层的工作。“我觉得父母工作那么辛苦,每天都超过12小时,都是为了我们下一代有更好的前途,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说一生中影响自己最重要的人,张清说母亲对她影响最大。“母亲是我心目中的女强人,能干肯吃苦,里里外外一把手,是我的学习榜样。”她的母亲在中国任职会计,也许是遗传,张清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最初想读金融,后来考入纽约圣约翰大学攻读会计;姐姐在纽约首府奥伯尼读药剂。姐妹俩没有辜负父母期望,一个做会计,一个是药剂师。张清并因此认识姐姐的同学、也是福州子弟的药剂师高杰夫,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张清母亲在开外卖中餐馆之前,也在衣厂工作过一段日子。她说母亲上班时间非常长,可以用“披星戴月”形容,经常闻鸡叫而起床,一直做到夜晚才回家。她看到一些年纪相仿的福州子弟,有时行差踏错一步,命运截然不同,让她心生警惕,时常提醒自己引以为戒。她的二姨妈有三个子女,表姐、表弟相继考上哈佛大学,为她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目标。

  张清丈夫高杰夫1990年从福州长乐移民来美,父亲从事装修工作。高杰夫初中毕业才来美,虽然英文比较吃力,但由于数理化成绩好,高中毕业后在纽约州首府奥伯尼一家大学读药剂,并顺利考取药剂师资格,曾在一家连锁店药房任职经理,此后先后在多间药房工作。他谦虚地说,像他这样的福州二代太普通了,他们认识不少亲友和同辈人,都非常出类拔萃。


鸡蛋

鲜花

雷人

酷毙

漂亮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客服电话

whatsapp 1122582205

报社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10:00-18:0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7 https://www.51argen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2 蜀ICP备16028384号-2

返回顶部